第三百九十五章 斗智斗勇[第1页/共3页]
清军又砍伐树木,搬运稻草,诡计利用这些东西逆流而下,挂在浮桥上,梗阻河道,用水冲毁浮桥,但还是被渔民驾船直接拉走,让清军无计可施。
李果毅问:“若我们能把平西藩马队一网打尽,今后对敌也更有掌控呀。”
而杨凌听后,直接点头:“这太难了,我们不晓得平西藩有多少马队在宝鸡四周。白将军所部供应的谍报是,平西藩有六千马队由西安援助而来,他们以为在北岸,我们又发明在南岸,到底是如何样的,谁也不晓得。
假定平西藩马队在北,我们如此调遣兵马那是大材小用,如果主力在南,就算把我部马队和魏王麾上马队精锐全算上,也一定能重创平西藩,清军骑兵马多并且马匹好,他们要退,我们追不上也打不过。更首要的是,只要动了渭水北面的马队,渭水大营到前沿的补给线就断了,光靠步兵可保持不住,灭了平西藩,统统都好说,如果被其跑了,那就是得不偿失。”
但是一旦马队被调遣到南岸,只需求几百马队就能堵截这条补给线,到时候主力军队全数弹药不敷,就难说胜负了。提及来,这也是全火器军队的关键地点,弹药充沛和弹药贫乏是两种完整分歧的状况,那没有弹药的燧发枪就算上了刺刀也不如一杆长矛,更何况全火器军队没有披甲,底子分歧适与冷兵器军队搏斗战了。
平西藩马队打了几次南岸守备军,碰了一鼻子灰,没有任何战果,吴三桂只能号令前去上游,用抢来的船满载硫磺和柴火逆流而下,去烧浮桥,而杨凌早有筹办,他把防备不住的便桥拆了,只留下浮船,用铁索连在一起抵挡火船,还雇佣渔民、船工,从北岸解缆,驾驶船只,用长杆抓钩,把这些火船抓到一边岸上。
因为人数实在不敷,又贫乏火炮这类远射兵器,地形平坦,无益于仇敌打击,杨凌干脆舍弃了一座便桥,用心防备能直接过车的重型浮桥。
现在大量弹药囤在渭水大营,尚未用尽,第二批物质的起运倒没有那么的火急,李果毅三人商讨以后,决定让杨凌返回渭水大营,筹措南岸戍守,以四天为刻日,四天以后,大散关与渭水大营合作,武装护送辎重队。
而吴三桂带兵就埋没在陈仓山下,和大散关的明军玩了一招灯下黑,本来他的打算是先毁浮桥,再反身打击大散关,但到达陈仓以后,前锋擒获了几个民壮,获得了辎重队的环境,吴三桂就想以辎重队为饵,诱出大散关守军,直接来个一石二鸟,但是现在,别说一石二鸟了,吴三桂连一个鸟也打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