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切顺利[第2页/共3页]
“魏王,卑职已经让李光利进潼关与吴三桂联络了,到底如何,他应当能看出几分真假来。都怪卑职考虑不全面,差点坏了大事。”曹化闻见赵铭道深思,低声说道。
李定国的四千六百多骑从武关出陕西,直奔了河南南阳府,因为对于清廷来讲,关中沦陷还是短时候产生的,而对于大明来讲,陕西光复也时候不长,这导致的成果是,李定国麾下有大量辫子都还没有剪掉的兵士,有些干脆就是曾经的甘陕绿营,这些兵士被李定国委派为了前锋,自称是陕西绿营败兵,从武关撤退下来的。
只要在晋西南,欧阳直与韩昭宣、虞胤三人合作,尽力运营,却也没有把精力和财力投在州城、府城之上,而是在山峦险要地带筑造营盘,囤积物质,一旦清军来攻击,也是恪守与清军对峙的打算。
曹化闻说:“我们联络上了清廷的陕西巡抚黄尔牲,这个家伙所说的潼关环境与吴三桂说的大抵相称,只是守军数上,比吴三桂说的少了很多。”
启事就在于,清军主力在寺角营是一个很轻易被拆穿的谎话,吴三桂还这么对峙,定然是有来由的。因而乎曹化闻做了两件事,先调派标兵向南和向东扩大窥伺范围,寻觅被吴三桂一口咬定在城外的清军主力,同时调派使者与陕甘绿营各方打仗,特别是还在潼关保卫的陕甘绿营的将领。
而考虑到当初占据汉阳以后,清军湖广总督已经调遣部分兵马驻守襄阳,防备明军沿着汉水南下,以是李定国没有南下触霉头,实际上就算没有清军驻襄阳他也不会去,他麾下都是马队,宽广平坦的中原是比湖广水乡更加合适的疆场,并且南下湖广岂不是围魏救赵之计?他可没有帮忙两泛博明朝廷的心机。
赵铭道微微点头:“化闻,这不是你的错,你不消自责,只要吴三桂肯投降,我们便能够灭了潼关统统清军,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呀。”
赵铭道听着,堕入了深思,这统统的证据仿佛都显现,吴三桂说的那些事,只要寺角营这一个地点是假的,其他是真的,顶多停止了夸大和润色。
在陕甘,只要潼关打的最热烈,曹化闻不竭的肃除清军设立在麟趾塬上的防备工事,而清军也调派精锐开端与其作战,但常常只是一触即退,每次都是有模有样的展开军队,只要明军靠近,乃至连炮车都没有展开,清军就后退,留下满地狼籍,这明显是迟延之策,曹化闻经历了两次就立即发觉出来,也由此发觉潼关的态势有些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