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马周(下)[第2页/共4页]
岑文本好笑的摇点头:“且不说物以稀为贵,二郎的字即便再好,拿出个几百幅那也成了烂大街的明白菜?单单只说这几百幅画,宾王自是画不出来,而这几百首诗,怕是二郎你也作不出来。”
马周其人,幼时即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却嗜书如命,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不敷二十岁便已经满腹经纶。武德年间一度出任州助教,但因不睬政事而被刺史指责,遂去官而去。后至汴州,又被县令热诚,满腔壮志不得抒怀,因而整天借酒浇愁,终究离职而奔长安,成为一名“长安漂”……
而史乘上对其的记录于评价,绝对过分对付了事。
马周出身费事,天然晓得现现在看似繁花似锦的大唐实则并没有大要上这般繁华,处于底层的公众已然生存维艰。他更晓得,如果中枢一个小小的决策未加慎重,极有能够导致本就艰巨的百姓更加困顿不堪。
这常何乃一介武夫,平素没读过多少书,字都认不得几个,如何写得出此等奏折?因而,便如同朝中大多数武将普通,寻枪手代笔……
对于马周这小我,房俊是很有好感的。宿世他就是个官员,对于汗青上的那些以“才调”着称的名臣,自是格外存眷。而马周,可谓是担当杜如晦、房玄龄的衣钵,将贞观乱世担当发扬的关头人物。
李二陛下看后非常骇怪:常何阿谁大老粗,能写出如此透辟的文章?一问,才晓得是常何门客的佳构。李二陛下求贤心切,顿时命人到常何府中请马周,与这位出身寒微的落魂文人扳谈一番,立生相见恨晚之意,立即让马殷勤掌管秘密的门下省任职,没过一年即任命他为监察御史,最后官至中书令,成为李二陛下的首要谋臣与得力助手,可谓一“折”成名、平步青云的典范……
李二陛下为表扬马周对大唐的杰出进献,曾亲笔为马周题词: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如此高的评价,在名臣云集的唐朝初年也属少见。
马周站在一旁,看着这首《墨竹》,一字一句的细细咀嚼,很久,对房俊感慨道:“二郎,这个……过于谬赞了,下官如何敢当?”
喜好天唐斑斓请大师保藏:天唐斑斓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说着,他转向房俊,笑问道:“二郎诗名冠绝关中,笔体更是独树一帜,不如为此画题一首诗,更添色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