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最后底线[第2页/共3页]
绝大多数设备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早已到了报废状况。
不竭让本身强大,才是自保的最好路子。
回到集会室后,抓住陈小龙与随行职员互换环境的空地,程正国将苗成林拉到了中间。
听到陈小龙的心中愁闷,叶永家没有当即答复。
才三十多岁的年青人,就已经是一大半的白发,还不都是被面前的市场行情给闹的。
说到停业的谙练,全厂没有一小我能超越他。
要在这场较量中顺利过关,就得要看本身把握大局的才气。
情势比人强,程正国终究说出了软话。
不能说是门徒无能,就是换上本身,还是也是没有好主张。
集会室里,两边代表分坐两边停止洽商。
这是玻璃厂的最后底线。
陈小龙一向都是面带浅笑地在点头,到了最后,他俄然摇开端来。
“别说甚么世态炎凉之类的废话。灯胆如果不能披发光和热,能有几人会喜好?”
他给有些惊奇的叶永家做起了先容。
叶永家的话,仿佛是随口议论,与刚才的话题风马牛不相及,陈小龙却明白了过来。
如果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没有带体味对本身多看一眼。
“小龙,这是厂长苗成林,你们春秋相差不大,好好拉拉家常。”程正国乐呵呵地先容说。
想要停止收买的话,就得要停止严峻投资才行。
如果呈现了那种景象,绝对会迎来雷霆万钧般的打压。
叶永家作为特邀代表,坐在桌子顶头旁听。
七个多亿的创汇对于急于外汇的中原来讲,是绝对动不得的一块蛋糕。某些家属再有多大的权势,也不成能冲破这个底线。
翻开窗户玻璃,看着公路两旁农田里发展富强的玉米。
正在出产的产品都是一些通衢货,端赖劳力调换微薄的利润。
很多厂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状况,如果不能停止维修,底子不能停止普通出产。
多量量的产品赚不到钱。
看到二人扳谈非常投机的模样,程正国拍动手掌笑道:“好兆头,这是一个好兆头。”
能赢利的产品数量又少,经济上分歧算。
“徒弟,这个陈参谋很有才,说到玻璃出产一点也不过行。”
程正国眼睛一亮:“陈参谋,你给我一个准信儿,筹算如何收买玻璃厂?只要前提不太刻薄,我们都会承诺。”
看到门徒脑袋上的白发,又把手掌收了归去。
“嗯,不错,有悟性。我还要奉告你,要想让别人正视你,庇护你,就得要不竭表现本身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