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捉钱令史[第3页/共6页]
“色役也分轻累吵嘴,驿丁、烽子、屯丁这些是最辛苦的,而去给官员做执衣、白直、庶仆这些也不轻松。”
“传闻朝廷先前又打算要将三原与华池两县归并,到时这县城又要废了!”赵书吏满嘴抱怨,如果重新归并,极能够是保存三原县名,但治所能够仍在永安城,这对他们这些胥吏来讲,无疑影响很大。
从北魏再到北周、隋唐,三原县治和县境都变动极大,大唐立国才九年,更是改来改去。
午后,城门前没甚么人收支,有一老一少两人在守门,老的是个独臂残疾,少的约摸十七八的毛头小伙,两人躲在城门洞阴凉处打打盹。
老武能带给怀玉的实打实好处就是他有品子这个身份,能够遴选轻松的色役以避正役。
“领掌五万钱,每月纳利四千,每年纳利五万,以做公廨钱,用做衙门官员胥吏的俸料杂项。”赵书吏照实相告。
旧河南岸,便是三原县城。
像武怀玉这类品子,捉钱就能捉到吏部铨选的机遇,只要有些才气就能一起授官。
怀玉听了也没太在乎。
老武仅是从七品致仕武官,虽有个视五品的勋,但勋官只是视品罢了。
“谢明府。”
怪不得张县令这么客气!
“我们县里的捉钱令史,跟都城各司的比不过,咱这属于不入流外,是县选的杂任,但是只要钱捉的好,三年番满,也能够插手州选,到时通过就能获得正式的流外品阶。多数处所捉钱好的令史,都会被都城各司调去捉钱的,前程大好。”
客岁有人告密镇守扬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谋反,李渊命军人彟驰赴扬州,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不但代替了北上抗突的前长史李靖,也实际代扬州多数督府事。
塬下平原上,一座夯土小城普浅显通的立在那。
一句话,就拉近了几人的干系。
三原县最早的汗青该当追溯到北魏的三原护军,厥后置三原县,治于淳化固贤小豆村,在清峪河谷,那别名鬼谷。
“这些年县城迁来移去太频繁了。”赵书吏都对这新县城不满,北魏时三原县很大,乃至北周时还曾设过郡。到了隋朝,将三原县治从淳化永安城,迁到了宜州治所永安镇(富平平村镇)。
没出五服,并且来往也挺靠近,军人彟是李渊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之一,绝对亲信,武德朝历任库部郎中、检校井铖将军、检校右厢卫、工部尚书等,由义原郡建国公,晋为应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