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斗笠下的青紫手[第3页/共16页]

此时,松针承的初雪正落入陶罐,与当归饮片相遇时收回清越的“叮”声,恍若草木与骨气的和鸣。叶承天望着陶罐中伸展的当归须,细绒在沸水中悄悄颤抖,竟与采药女手指的神经末梢构成共振:“你听这声音,是当归在唤醒甜睡的血脉。小雪的当归,须根里藏着未散的秋阳,能让呆滞的气血重新活动,就像你在雪地里行走,脚掌踩碎薄冰时的脆响,是朝气破寒的前奏。”

《小雪手痹录·当归温经》

写到“生姜皮散表寒”时,陶罐里的“霜打生姜”俄然在影象里闪现:表皮的盐霜呈六边形结晶,恰合手太阴肺经的循行,姜肉在高温中却温润如暖玉。叶承天记得生姜皮入水时的轻响,与松针雪落入陶罐的“叮”声相映成趣,那是表寒与里虚的和解,是辛散与温补的共鸣:“生姜皮凝小雪之霜,专祛肌表寒湿,”他提笔疾书,“其辛散走表,如尖兵巡边,与归身之守中,成‘表里双调’之势。”

雪粒初飘的卯时:

“《本草备要》说‘归身主守,归尾主走’,”叶承天用归身轻触阿林的太渊穴,油润的温热顺着脉搏分散,“守者如母,坐镇中焦,生化气血;走者如子,奔赴四末,破瘀通经。就像你在雪地里行走,归身是脚底的棉靴,保暖护虚;归尾是手中的藜杖,破冰前行。”

小雪与草木的和解

说话间,他已从竹篓取出那株最大的当归,根茎头部的“归头”圆钝如肺腑,分叉的“归身”恰如手掌的三根主骨,须根“归尾”颀长如指节经络,表皮固结的土霜在天光下泛着青灰,竟与患者手指的寒斑如出一辙。“您看这当归,”他将根茎贴在患者掌心,须根的走向与手纹的劳宫穴完美重合,“背阴崖的当归,根茎必向东南边发展,就像您的手指,受寒时会不自主地蜷向温阳的方向。”

他俄然取出两份标本:一份是霜降时采的归身,根茎肥大如婴儿拳,纵纹间凝着未散的秋阳;另一份是立冬后采的归尾,须根颀长如发丝,大要结着初雪的霜晶。“霜降归身偏于润,合适阴虚血少者;立冬归尾偏于燥,善治寒凝血瘀证。”叶承天用银针挑起归尾的细须,霜晶熔化处暴露暗红的木质部,“你看这色彩,像不像瘀血化开后的新血?”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