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药祭之医者灵魂[第1页/共3页]

“前人讲究‘祭如在’,”张道长扑灭三柱怀香,烟缕顺着千头柏的纹路攀向天涯,“不是真要请药王显灵,而是让医者在每一个分寸、每一味药材里,瞥见‘性命至重’的分量。”他指向供案边沿的小银碟,内里盛着的恰是用药王井水煮的四大怀药饮,“您看这汤色,山药的白、地黄的赭、牛膝的青、菊花的淡金,合起来就是人体气血阴阳的具象。”

供案东侧的青铜药斗里,十二味按月份采收的草药正在复苏:正月的柴胡带着未消的冬霜,蒲月的艾叶凝着端五的晨露,十月的山药豆裹着秋收的土香。这些药材按《令媛方·食治篇》的挨次摆列,构成一个微型的二十四骨气轮盘。叶承天俄然明白,前报酬何将祭奠仪轨切确到“寸”与“瓣”——当他用“同身寸”测量菊瓣间距时,指尖触到的不但是瓷盘的冰冷,更是孙思邈“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医道的温度。

一场超越时空的医者叩问

“十二瓣菊花要按《唐本草》的‘十二时采法’摆放。”张道长的声音像浸了露水的柏叶,清清冷凉地落在耳际,“正月采根,三月采茎,玄月采花,每瓣都带着不应时节的药性。”白叟手中的竹制镊子尖上,正夹着“霜降”采收的菊瓣,瓣尖微卷如太极图的尾梢,刚好对准瓷盘边沿的“肺经”刻度。叶承天俄然想起敦煌藏经洞的唐朝《食疗本草》残卷,上面用朱砂笔圈注的“菊花,玄月采,主明目”,现在正化作瓷盘上那道指向“睛明穴”的菊瓣暗影。

当他将最后一瓣“雨水”采的菊瓣放在“肝经”方位时,供案上的十二瓣菊花与四大怀药,刚好构成《黄帝内经》里“五脏应五时”的立体模型:中心山药应脾土,菊花瓣按十二时候环抱,牛膝根须指向八方风府,地黄切片构成水火既济。现在的供案不再是祭奠场合,而是孙思邈“天人合一”医道的微缩宇宙,每一味药材都是星斗,每一个仪轨都是天体运转的轨迹。

喜好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师保藏: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卯时三刻的阳光像熔化的蜂蜜,沿着千头柏的虬枝缓缓流淌,终究固结在供案中心的白瓷盘上。四大怀药在晨光里伸展着独属于焦作地盘的精魂:温县垆土山药顶着未褪的红胶泥,仿佛刚从太行山麓的红壤里破土而出;武陟牛膝的根须在晨露中悄悄颤抖,如同老者在细说黄河故道的堆积旧事;沁阳地黄的断面泛着虎魄色光芒,那是北纬35度阳光与沙壤土千年对话的结晶;博爱菊花的十二瓣白瓣正托起露水,每一滴都折射着云台山晨雾的清甜。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