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古籍迷踪之银杏树下的残卷[第3页/共14页]

“是牛蒡子!”林砚之脱口而出,想起昨夜父亲讲《本草经疏》时,曾指着插图说“此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陈伯哈哈大笑,往他手内心倒了几颗:“生用能疏风,炒过便入脾胃,学问都在这火候里呢。”温热的药粒硌着掌心,林砚之俄然闻声前堂传来抓药的铜戥子响,柜台后的账房先生正在念:“紫苏三钱,杏仁二钱,生姜一片——给隔壁私塾的林先生治咳。”

三今后,云台书院门前的施药棚前排起长队。林砚之亲身掌勺,看褐色的药汤在大铁锅里翻滚,蒸腾的热气中,他俄然瞥见一名老妇人扶着少年前来,恰是三日前他在巷口见过的母子。当第一碗药喂下,少年惨白的脸颊出现淡红,老妇人跪地伸谢,他赶紧扶起:"谢甚么,该谢的是这方地盘上的草木,另有你们本身的对峙。"

那年深冬,溧水山区发作小儿麻疹,陈松年带着林砚之踏雪进山。竹篓里的紫雪丹在颠簸中相撞,收回细碎的响声。行至险要处,师父俄然立足,指着绝壁边横生的几株忍冬:"藤蔓逆生而不平,此药最能清血分热毒。"说罢将绳索系在腰间,让少年拽住另一端,本身踩着冰棱采摘。月光漫过师徒二人的青布衫,映得背篓里的药材仿佛披着银纱。

每逢朔月之夜,陈松年便让砚之背着药箱走二十里夜路,去给江对岸的老渔翁送药。开初少年常被猫头鹰的叫声惊出盗汗,厥后却发明月光能照清每种草药的表面:益母草在露水里泛着银边,车前子的穗子像串起的珍珠。师父说:"医者走夜路,须得让内心亮堂过月光。"某次返来遇暴雨,师徒俩在地盘庙避雨,陈松年从怀中取出用油纸裹着的《本草图经》,借闪电的光指导着穿山甲的图谱:"此药最忌火炒,世人多不知其性,你看这鳞片摆列,恰是利水通经之象。"

雨不知何时停了,檐角的水滴“嗒”地落在晒筛边沿,惊飞了停在党参上的花蛾。林砚之仓猝翻开布包,取出那本用蓝布裹着的《本草纲目》,册页间夹着的梧桐叶标本簌簌作响。陈伯瞥见书角父亲的藏书印,浑浊的眼睛亮了亮:“小公子识字?来,认认这味药。”他从紫漆药柜里舀出一勺椭圆的褐色颗粒,在掌心滚出细碎的沙沙声。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