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背篓里的寒咳音[第1页/共16页]

医馆外的雪越下越密,川贝母鳞茎上的冰纹却在掌心垂垂暖和——那是草木的寒润与人体的温热达成的和解。叶承天望着采药女逐步伸展的眉头,俄然想起《本草崇原》中“物各有性,顺之则治”的话:这味长在背阴岩壁的贝母,用莲瓣形状教会医者“以形归经”;这段藏在核桃中的用心木,以天然孔道启迪世人“以通为补”。而小雪骨气的雪水,正用最纯洁的形状,将草木的药性,变成了一碗贯穿肺肾、润燥涤痰的,来自六合的润喉露。

(皮绳解开的刹时,羊皮袄下暴露三道暗红的勒痕,像背阴崖壁上被雪水腐蚀的岩缝,渗着细如贝母鳞瓣的血珠——那是背篓绳索经年累月摩擦肩胛骨与肺俞穴留下的印记,皮绳纤维里还嵌着未净的川贝母残鳞,在炭火下泛着幽蓝的光。叶承天从檐下取下晒干的核桃枝,枝桠上的朝阳面留着小雪前最后一道阳光的吻痕,表皮的纵纹与采药女后背的血痕走向惊人类似。)

案头雪水浸泡的枇杷叶正伸展卷边,叶脉在净水中投出网状暗影,叶承天取来核桃用心木——这片夹在核桃仁中间的木质隔阂,天然充满蜂窝状细孔,对着火光可见光芒透过孔道,在桌面投下肺小叶支气管的投影。“用心木生在核中,得木气之坚,”他将其掰成细条,孔道边沿的毛刺竟与气管纤毛的形状类似,“雪水属阴,枇杷叶属金,用心木属木,金能生水,木能行津,三者同煮,可引药气顺着肺经的‘孔道’,把燥痰化作润露。”

阿林摸着两种贝母的须根,朝阳面的须根坚固,断面有较着的木质部,像极了温药的“走窜之性”;背阴面的须根柔嫩,薄壁细胞透亮,恰是凉药“润降之能”的表现。叶承天俄然指向远处采药女常去的背阴崖壁:“她那日受的是‘寒邪束表,肺燥内生’,故用背阴贝母的凉润,佐以姜炭的温散,恰是‘寒温并用’之法——就像你采贝母时,朝阳面的要在中午挖,背阴面的要在凌晨采,时候里藏着药性的开关。”

“小雪夹在立冬与大雪之间,寒未盛而润已足,”他望着光影中浮动的霜粒,“川贝母在背阴岩壁吸纳的,恰是这类‘未大之雪’的清冽——秋末的雾露养其润,初雪的寒气坚其性,让鳞茎里的寒润之气既不燥烈也不呆滞,恰如肺脏所需的‘润剂’。您看这冰纹,细如发丝却根根向心,恰是《本草备要》‘川贝润肺,辛散而不燥’的具象——辛味藏在寒润当中,像雪粒里裹着的阳光,散肺寒而不伤肺阴。”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