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几件大事[第1页/共6页]
现在家里没甚么事,也没有新奇花瓣做胭脂,宁氏每天把这些丫头叫到一起来,从说话、施礼、走路等端方一一教起。待两个月后,这些丫头不但说话做事都非常有章法,就连走路的仪态也学的像模像样。
青青:文昌帝君,保佑我爹考上举人!
既然已经搬好了家,徐鸿达便不再管家里的琐事,本身在临着园子的倒座清算出一间书房来,每日在里苦读,每隔旬日就拿把写好的文章清算了去县学给先生看,先生修改讲授了,徐鸿达返来揣摩透了再做新的。周而复始,转眼间就到了七月初。
那经纪笑道:“二进宅子租的人比较多,我手上现另有五处,两处离县衙不远拐个弯就是;另有两处在桑北街上,离着县里最热烈的酒楼铺面都极近,就是这几处代价贵些;另有一处在阳岭山四周,只是那地界略僻静了些,但倒是以比旁处的二进宅子都略大些,里头另有个小花圃,代价也划算。”
送子娘娘:……这个……
宁氏在一边挺着肚子正给徐鸿达做衣裳呢,闻言拿眼瞪她:“净胡说!”
徐鸿达一一记下了去问宁氏,宁氏笑道:“阳岭山下就很好,那边寂静不说,半山腰上就是县学,来往也便利。”
马车走了大半个时候,才慢悠悠地停了下来,青青翻开帘子就着她爹的手往下一跳,先跑到宅子东南角的大门前,几步走完了五阶踏道,推开了白板大门,入目标先是一座雕镂着青松图案的照壁,摆布各一排倒座。
宁氏在刘产业大丫头时候,不知带出来多少小丫环,打眼一瞧就晓得哪些是木讷哪些是不循分的,把这些叫到后边去站着。剩下的取了些旧布来,看她们穿针引线做活的架式,选了十五个手脚聪明的出来。
小剧院2:
到了家,徐婆子喜滋滋的和宁氏道:“放心就是,上上大吉的签,保准能考中。我还帮你拜了财神爷,保佑你的铺子多赚银钱。”
徐婆子瞅她:“你咋这财迷?”
徐婆子也没吃过螃蟹,但可晓得那玩意不便宜,闻言连连点头:“好主张,吃不了还能卖钱!”
青青:……好名字,一听就实在。
两小我逛了一圈回到正房,宁氏和朱朱两人正坐在一张红漆环板围子罗汉床上吃蜜水呢,见徐婆子出去,赶紧下来,帮她解了内里的大棉袄:“园子里冷吧。”
青青说:“那花在别人家没用,在咱家可华侈不了,让娘采了做胭脂使。那水池也不能空着,等气候暖了都养上螃蟹。”青青想起大闸蟹的味道来不由吞了吞口水:“我就客岁跟爹出去才吃过一回,爹吝啬,就给我吃了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