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章】奉天承运[第3页/共4页]
这是一处典范的北京四合院,别看面积不大,可在北京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处所,能住的起四合院的也毫不是浅显人,二叔跟我们说这四合院还是他托朋友,花了大代价,又顺带送了点儿水货,也就是刚才所说的近似梅瓶的高仿古玩,才从人家手里买下来的。
别看我二叔上了几岁年纪,这经商的人,特别是吃古玩这碗饭的,讲究的除了辨别古物的眼力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言观色的本领也是必不成少,即便武烟川感觉声音已经很小了,却还是被二叔听得清楚,停下来,回身拍了拍武烟川的肩膀,看着有点儿难堪又极其猎奇的武烟川,顺手从一旁的红木架子上拿了个红柚粉彩梅瓶下来,这东西外型圆润,瓶身又描金彩绘,固然器形不大,不过看着就这么上层次,一看就晓得毫不是个便宜物件儿。
这东西公然是泡水里,内里笔迹绝大多数都恍惚难认,成了一大团一大团的黑块儿,只要开首四个字“奉天承运”还能认出来。
这东西据账目所记,是一个匿名的老客儿存放在这里,让杨俊标帮着长长眼的,成果转天儿这老客儿就下落不明,杨俊标也俄然辞职回籍,还拐跑了集古轩统统的伴计,就连扫地的都没给留下。
柿子树下左边的摆着石桌石凳,右边的则摆着一张竹制的躺着,被轻风一吹,头顶枝桠摇摆、绿叶翻卷,脚边躺椅慢悠悠地晃着,一顷刻,光阴仿若倒流,带着我们回到了畴昔某个莫名的夏季午后,澹泊、喧闹。
小叶紫檀的木盒里铺着顶好的猩猩红天鹅绒,正中放着一卷皱皱巴巴的黄绸,很能够是泡过水的启事,边角都有点儿散开,二叔也不晓得从哪儿摸了副一次性手套戴在手上,谨慎翼翼地把这个黄绸卷儿从木盒里捧了出来。
“这盒子也绝对是个了不得物件,这雕工和质料丰年初了,最早也得明朝中期,只是这个盒子现在放在嘉德拍卖行最起码也得过三十万,能舍得用这么个玩意儿装的东西,估计是个大物件儿,还真是有点儿冲动啊…”二叔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上至达官权贵,下到贩夫走狗,珠宝玉器经手无数,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稀有的见过他能如此上心冲动的,两只大手直搓搓,最后一咬牙,悄悄、渐渐地扒开锁吊,把木盒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