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周御史[第3页/共5页]
苏锦楼赶快避开身去,“周老先生,本将乃是大庆的臣子,当不得新帝之称,亦不敢受您的拜礼。”
除了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最大的隐患就是以家属好处至上的世家,这些世家传承多年,几近每代族人都在朝廷任职,不管是京师还是处所,都能见到世家后辈的踪迹。
魏昌延细心的察看了一下, “应当不是诈降,汴京的官老爷们最是会审时度势, 在局面如此了然的环境下他们不会自寻死路的。”
“是啊,”苏锦楼长叹一声,“这只是开端,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博弈。”
思及此处,周立仁立马想到了一种能够,这苏锦楼该不会是想借机对汴京的勋贵动手吧。
周立仁老泪纵横,“将军,新帝突发恶疾驾崩西去,曾留下禅位圣旨将皇位禅让给将军,还请将军莫要推让啊。”
苏锦楼若想政令通行,不受钳制,他必必要在皇权与世家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均衡点,先后果为光帝的软弱无能养大了世家的胃口,苏锦楼要想虎口夺食恐怕要大费一番周折。
只是他一个文人哪能伤的了苏锦楼这个武将,还没等他靠近苏锦楼,便被胡珉等人拦住琐拿,但那人较着不平气,气急废弛的大声嚷嚷着,“你这个乱臣贼子,以下犯上,围困京师,将先皇毒害致死,又威胁圣上写下禅位圣旨。”
终究, 唯有乖乖投降这一条前程。
皇权能够受世家管束但却不能被世家钳制,管束与钳制虽只要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辨别,前者只能影响天子的政令,后者倒是能强行限定天子的号令。
魏先生曾说过,定罪于人,并不但要诛杀,另有让人生不如死,众叛亲离的其他手腕,苏锦楼深觉得然。
苏锦楼可不会天真的觉得这些人是因为怜悯汴都城里的百姓, 为了让他们免遭战乱之苦,这才放下身材投诚的。
苏锦楼当然会一查到底,他正愁该如何整治汴京里的权贵呢,周汉生就递了一个现成的把柄过来,为新帝平冤,没有比这个改正大光亮的来由了,世家他临时动不了,但像辅国公之流的贵族老爷他总能动一动吧。
苏锦楼不肯当傀儡天子,更不肯步入光帝与周文显的后尘,光帝倚重文臣,将京师以及皇宫治安都交给了臣子,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世家出身的官员,世家结合,与周氏皇族之人里应外合,朝夕之间就把周文显这个天子给逼死了。
苏锦楼眼神不善的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人, “新帝才刚坐上皇位不久, 屁股底下的龙椅都还没捂热,这就驾崩了?并且连丧钟都没敲,恐怕不是寿终正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