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问题[第3页/共4页]
“相干题目我都写在这内里了,你下午出去的时候趁便帮我把信寄了。这个项目我看海内别的单位应当也不会有人接,现在全部行业的树脂质料都还没有能够达到紧密光学玻璃所需标准,我敢说,海内民用单位出产的质料是必定达不到要求。至于军用单位,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但即便是军用单位有这个才气,那么他们本身也应当早就做了这方面的研讨,要晓得他们的科研才气比起我们这小尝试室好太多。”
左思右想,仿佛行业内的动静也确切没有哪家单位说海内有这方面质料技术得冲破,莫非这项目真的没有甚么太大的可行性?
不得不说,这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行动确切很敏捷,仅仅是一个上午的时候,就把相干的题目全数理清楚,肯定没题目以后,直接就给汪正国派出了明天的第一份跑腿打杂任务:寄信。
有的时候,小步快跑实际上也是一种生长进步的好体例,只要能够渐渐地让尝试室硬件根本好起来,起码汪正国感觉这是值了。至于本身筹办眼镜片出产工厂的题目,那边倒是好说,就算没有树脂镜片,就靠着之前的硅酸盐玻璃快速研磨技术,再加上全部市场需求的爆炸式增加,要实现初期本钱堆集也不成题目。
抱负很好,但是国度层面之以是把这个项目拿出来要各大科研院所来做研讨,就证明海内必定是存在必然技术缺点,很大程度上来讲,汪正国猜想就应当是来自质料方面,这树脂透光质料也分种类,光学级别的透光质料更有着严格的要求,普通的便宜质料还真不必然就能满足利用要求。
但是,此人的赋性构成以后是不会变的,一句话说完以后,直接换衣服,二话不说就大步分开尝试室。既然没事,那么留在这里也没甚么意义,一没项目,二没经费,还不如回家看看书来的更加安闲一些,眼不见为净。
也是伴跟着这个题目的提出,刘传授堕入了深思,如果海内真的没有能够满足光学镜片所要求的原质料,那这还研讨甚么出产工艺题目,直接就是镜花水月。老题目没处理,现在又冒出一个新的题目,这个项目真的分歧适拿下?
也罢,既然刘传授本身有事要写质料,那么明天的尝试必定就不成能了,本身这个助手的事情还真是出师倒霉,第一天就如许干坐着,并且就算没事儿做,也绝对不能跑出去干本身的事。当然,这时候的汪正国还真没有甚么私事要做,陪着传授一起“华侈”时候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