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升了一点点官 (二更)[第2页/共4页]
“哦——”恭王和文祥对望一眼,都暴露会心的神情。
在礼部大堂吼龚半伦那一嗓子,并不是临时起意,作为一个穿越来的当代人,他也没有那份出口成章的急才。究竟上,从得知要去礼部大堂站班开端,他就已经在构思那几句话了。毕竟,恭王和龚孝拱的对话,是史有明载的,而龚孝拱的秘闻,史乘上写得也很明白。他要做的,只是抓住阿谁机会,把想好的几句锋利言辞,倾泻到龚孝拱的身上,将他打倒。
说话间,文祥也到了,因而由几个生得极明艳的丫头服侍着,在王府后花圃的水榭当中,围桌小酌。酒是刚从冰窖中取出的西洋葡萄酒,倒在水晶杯中,寒气沁人。恭王抓起杯子,先喝了一大口,感慨地说:“佩蘅,前些天你挨骂,我没给你道恼,现在你官复原职,我也不给你道贺,两抵了。这一回抚局能够胜利,全赖你们大师尽力,总算把局面保持住了。”
五十二岁的宝鋆,是内阁学士,总管外务府大臣。他跟恭王的友情极厚,已到了脱略形迹的境地。前些日子,英法联军器烧圆明园以后,宝鋆作为外务府大臣,连出城去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被咸丰落旨痛斥,骂他“没有民气,是我满洲人中之废料”,从一品顶戴,直降到五品京堂。幸亏恭王办成了抚局,以媾和有功的来由,替他讨情,这才开复了统统处罚,官回原职。
“本来还是文武双全,这就更可贵了。”恭王点点头,对文祥道:“博川,你说的当然是正论。只是按我朝的轨制,有功不赏,难以服众,我看……”
宝鋆是先到的,见了恭王,笑嘻嘻地作势要存候,为恭王一把扯住,笑道:“几天没见,现在给我来这个,嗯?”
“叫关卓凡,镶红旗的,父亲原是光禄寺的少卿,已经归天了。”文祥答道,“我让和宁问过他,他的洋话,说是跟他们家本来的一个先生学的,厥后父亲归天,家道中落,阿谁先生也不知到那里去了。”
“哪个宝大人?”关卓凡茫然,伸手接过名刺。
肃顺人很无能,又深得咸丰天子的宠任,近几年的气势与权益都是一时无二。以载垣端华为首的军机大臣,除了文祥,尽以肃顺的马首为瞻,肃顺也就成为了究竟上的首辅。天子出行得很仓猝,扈从的兵力并不敷够,现在既然洋人已经撤走,肃顺筹算近期从都城的步军统领衙门中,抽调一部分人马,来加强热河的防务。这个动静,却为宝鋆所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