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朝争[第2页/共3页]
咦,我没听错吧,所谓的海禁是只禁日本?莫非我汗青学错了?一听海禁就下认识的以为制止统统贸易?
叶向高一说话,许弘纲顿时也跳出来道:“叶阁老说的是,臣附议,可派一钦差去应天查清此次铸钱事件原委,臣身为左副都御史署都察院事,愿为皇上分忧,去应天查察此案。”
兵部尚书李化龙启奏:“启奏皇上,贩海之禁,屡经告诫,但仍有人公开违令,出海互市。查其货色,虽不是通倭之货,但此禁不成开,应押回客籍衙门拘审,着各有司衙门晓喻军民,不准私出大洋,兴贩通倭,乃至再启事端。”
永乐天子曾派郑和七下西洋,但自永乐天子后至世宗天子,我大明根基处于海禁当中,直至穆宗天子,以“市公例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为由,始开端调剂严禁官方私家外洋贸易。
朱由学此时已经看清情势,当然不能让他们再吵下去,说道:“寂静。”
李化龙话说的文绉绉的,朱由学听得困难,想了想才明白,李化龙说的是禁海之策,有人违背,擅自出海互市,并且不准通倭,通倭就是通日本人。
其他五党又不是傻子,立即跳出来辩驳,言辞狠恶,一时候奉天殿前口水横飞,激辩滚滚,你方说完,我方再吵,看那架式,只要给饭给水,他们吵上一年都没题目。
定下年号,朱由学再道:“可另有事要启奏?”
北京的统统都要漕运支撑,别说断个半年一载,就是断个十天,都城的粮价都能涨到天上去,京中百姓无粮可吃,那到时费事就大了。
李化龙道:“启奏皇上,臣所言正如皇上所说,只要私家商范不照顾犯禁之物,不通倭国,我大明自隆庆时起,便允私商出海。”
朱由学扫了一眼,看到奏折上拟好的三个年号,‘泰昌、天启、崇祯’。朱由学再是汗青渣,也晓得崇祯这个年号,末帝年号,自个得讨个吉利,立即就把这个年号撇一边去。
贵喜立即尖声叫道:“寂静――”
众官一起看向李廷机,现在海禁由几部共管,谁出来答复都分歧适,那就只要首辅大人说话了。
但此时恰是进言的好机会,叶向高出班奏道:“皇上,臣附和对应天诸官追责,但不同意全都下狱,试问应天一府,有多少官员?如果全都下狱,应天府缺官由何官补缺?此时都城诸官尚缺近百官员,陪都若也缺这么多的官员,不能及时补上,来岁的粮食、赋税、漕运等统统事件必将大大迟延,到时如果出了乱子,何人可负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