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廷争[第4页/共5页]
窦婴目光炯炯的看着天子,不让天子有任何躲闪的机遇。天子几次欲言又止,田蚡见了,立即起家为天子得救。“这的确是信口开河,你有证据吗?”
“陛下所言甚是,强干弱枝,天下英才齐聚长安,当然无益于陛下择优取贤,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统统人都集合在长安,恐怕也不是功德。长安堆积了大量的人才,如果只是谈天说地,斗鸡走马,倒不如让他们游历天下,为朝廷耳目。陛下,治河之策能有本日之服从,可不就是梁啸游历四方才有的见地吗?”
“西域大捷,乌孙昂首,和阗美玉有了保障,商路今后通畅无阻,这是一件大事。”天子正襟端坐,侃侃而谈。“西征的将士功劳卓著,不成不赏。如何赏,却要诸位拿个章程。西域悠远,一来一去便是数月,迟误得太远了,未免有伤士气。”
此言一出,世人面面相觑,如何听都感觉这话有点不对劲。照窦婴这说法,那立都长安才是河水众多的底子启事?如果不是都城在长安,天下人又何必赶往关中呢。
“陛下不想治河了吗?”
窦婴站了起来,微微欠身。“陛下,臣大胆,若说长安宁都一日,水患一日难以根治,陛下是迁都,还是不迁都?”
“只是甚么?”
“既然如此,无妨派一些人去西域。如果西域已经安定,万里通途,安然无虞。让这些士子们走一走这条路,也好切身材验一下西征将士的不轻易。魏其侯,你看如何?”
梁啸不是草率的人,两地相隔万里,他也不会赶这一时半刻,那么只要一种能够,这是他用心的。那么他为甚么要这么做,他想获得甚么?
窦婴微怔,随即慨然道:“臣虽老弱,也一向想看看新拓的万里国土。如能得偿所愿,死不敷惜。”
“燕人卫满?”天子哼了一声,摇点头。“本来五十年前就改朝换代了,我们却现在才晓得,看来真是闭目塞听啊。”他转向窦婴。“魏其侯,看来你说得没错,我们的确应当鼓励年青人出去逛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贤人的文章再好,没有这些风土情面,不免失于空洞。”
朝廷一年漕运三百万石,但那只是供应朝廷和各官署的,如果加上私家转运的粮食,这个数字起码要翻两倍。在这上面耗损的人力、物力必定是一个大数量。但是天子现在不想谈这些题目。他正筹办派曹时、卫青出兵草原,完整处理匈奴人的威胁,这时候谈粮食耗损,岂不是自找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