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第1页/共4页]
马钧也叹道:“天下苦战久…久矣,也…也不知何年何月方…方得始终。”
蜀国基业草创,汉中王也是一代明主,倒也是一个好去处,马钧对此本也不甚顺从,只是此番却要离家千里。前人眷恋故里,讲究叶落归根,他家中虽只薄田数亩,草房一间,十数年来也是挡风挡雨、赖以资养,马钧一时难以弃取,堕入深思。
许是两兄弟极少外出远游的原因,此番得知要出城去,皆是冲动不已。
“马德衡啊马德衡,比起面前之人,你到底还是显得小家子气实足啊。”
时天已大亮,但距分开城门另有一炷香工夫。城门表里已有很多小贩、樵夫、金水车夫等各色人等堆积等待。
马钧吃完最后一口饼子后,举起水囊正在喝水,忽听到姜母提到刘皇叔,惊诧之下差点把口中净水喷将出来。
姜维一行人所见,村庄四周尽是山包似的小土堆。原是乱世时死人多了,便用草席一圈,草草一埋便已了事。这还算是好的了,一起上也见有很多白骨,半陷在土里,半露在地上,连个收敛骸骨的人都没有,当真惨痛莫名。
姜维面露不忍,叹道:“昔日魏王讨伐董卓时曾做《蒿里行》,诗云: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应是见了此情此景,本日我心有戚戚然也。”
世人赶了一会儿路,已近中午,日头有些暴虐,不免有些饥乏。姜母怕冲撞到怨灵,不肯到破败的村庄里安息,便找了一个阴凉的林子,泊车憩息。
过了好半晌,马钧方昂首问道:“敢…敢问伯约之志?”
他这前半句为韩非子所述,用以描述齐桓公匡扶周王的丰功伟绩;后半句援引北宋大儒张横渠名言,因其言简意宏,历代歌颂不衰。他上一世也是深爱之,引为座右铭。此番一并说来,掷地有声,顿让马钧生出有震耳发聩之感。
姜维心道:“母亲在这座宅院里糊口了半世,她虽整日催促我快些上路,实在最为不舍之人也是她......也罢,终有一日,我当以另一种身份,带着母亲重回此地。”
复行出二十余里,出了山道,进入一片河谷地带,面远景象却又为之一变,舒畅气象再无,苦楚之意顿生。
姜维将本身的甲胄和两把弓,并此前收取的程仪金银铜钱藏于马车内。朝廷固然不由行人照顾刀剑,但似盔甲弓箭这等军国重器却不在其列,眼下尚在城内,人多口杂,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望向姜文、姜武两兄弟,道:“八月十五,我得先祖公托梦,指我南下投奔汉中王,尔等有何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