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注释[第11页/共14页]
[96]以上见《新唐书·安禄山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天宝十载仲春条,同时请参看彭丽华《安史之乱》。
[2]见《唐大诏令集·骊山讲武赏慰将士诏》。
[95]据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奉》。
[193]本段除援引陈寅恪先生观点外,亦援引(日本)气贺泽保规《残暴的天下帝国》之观点。
[124]见两《唐书》之杨国忠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220]这一观点引自周时奋《中国汗青十一讲》。
[27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5]此说见乐史《杨太真别传》。
[22]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开元四年十仲春条。
[219]见杜甫《草堂逸诗》。此诗也被以为是张祜所作,题为《集灵台》(其二),全文为:虢国夫人承主恩,黎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色彩,淡扫蛾眉朝至尊。笔墨略有分歧。
[198]请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231]李白的话见《上韩荆州书》,文本分析请参看李泽厚《美的过程》。
[153]见《新唐书·李光弼传》。
[274]唐朝科举三阶段,见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34]以上见两《唐书》之宇文融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开元十二年八月条,同时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38]从政事堂到中书门下的窜改,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开元十一年是岁条及胡三省注。
[183]党争是当时的说法,现在看来是轻易引发曲解的。实际上党争的“党”不是政党(parties),而是朋党,也就是好处分歧或意气相投的帮派和团伙,称为派系(factions)更加精确。他们的斗争在牛僧孺、李宗闵和李德裕登上政治舞台之前就已经开端,是以本书不采取“牛李党争”或“二李党争”的传统说法。
[226]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99]关于安禄山起兵以及下表所列事件日期,同类著作有分歧说法,本书均据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的考据,不争辩。
[86]见两《唐书》之李林甫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十一载十月条、十二载正月条。
[245]本段所引诗见王维《陇西行》。
[107]以上见《旧唐书·封常清传》,《新唐书·高仙芝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仲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