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5页/共8页]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路边可不断着辆坦克,车的后半截深深地陷进地里,前半截车身高高翘起,长长的炮管直指苍穹。坦克车身上刷着绿色的油漆,从色彩的新旧程度来看,应当是不久前才保护过。
听他这么说,我和他一样蹲在货车的暗影里,耐烦地等候着车里的温度降下来。又过了五六分钟,他起家钻了车里,工夫不大,他从副驾驶这边的门口探出头来,说车里已经风凉了,让我从速上车。
“那你为啥不去买新的钢盔,偏要买个这么破褴褛烂的?”
我和安德烈对望一眼,乐得哈哈大笑。我笑了两声,从速窜到门口一脸茫然的老太太面前问道:“玉米如何卖的?”
他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水,半天不说话,仿佛是在考虑我刚才说的那句话。看着他盯着钢盔发楞的模样,我心中暗想他不会待会儿跑到跳蚤市场去退货吧?
车又往前开了一截停了下来,安德烈回身对我说:“到了,我们把车停在这里,然后走路去河边。”
我不由愣住了,觉得本身看错了,忙用手揉了揉眼睛,用力眨巴了几下,这才重新打量盒子里的东东。盒子里是一顶钢盔,一顶德式钢盔,精确地说是一顶锈迹斑斑,侧面另有一个弹孔的德军钢盔。
安德烈看到我这类神采,对劲地说:“没想到盒子里装的是钢盔吧?”
安德烈发了半天呆,又喝了一口水,然后指着摊放在桌上的报纸,问我:“你们的报纸明天有甚么消息吗?”他的中文说得固然不错,但是却不熟谙中国字,就如同我的俄语口语没啥题目,却看不懂俄文报纸一样,以是我俩常常相互为对方读报纸。
朋友安德烈走进店里的时候,我正在给海内的朋友打电话,聊着近期莫斯科丛林大火的事情。瞥见他出去,我冲他点点头,用手指了指中间的椅子表示他坐下,然后持续对着电话里说:“……你说写《0.5英里》这首歌的人是不是曾经穿越到这里,瞥见莫斯科被丛林大火包抄,才写出‘让红色燃烧莫斯科,影象涂抹列宁格勒’。如许典范的歌词……”
在如许卑劣的环境下,作为一个贩子,我每天还是要冒着难耐的热浪和呛人的烟雾,穿越于家和市场之间。在家里时还好办,热得实在受不了时,冲个冷水澡就ok了。而在市场上,铁定比家里更热,光膀子是别想的,太有损国人形象。不过这么热的天,就算穿t恤短裤,也让人热得受不了。市场的老板怕变压站接受不了太高的负荷,跳闸引发大范围的停电,以是规定统统的店铺都不答应安装空调。有介于市场有如许的硬姓规定,为了降温,我只能考虑买个电扇。因为买电扇的人太多,运营电扇的商家早早便已卖断了货。没体例,我只能每天下班后抽暇去市内的别的阛阓或者市场去转悠,看可否买到。可惜跑了好几天,还是是一无所获。常常到我店里来串门的安德烈晓得后,主动承诺说要帮我买一个,说他地头熟,又常常开车到处跑,买到电扇的概率铁定比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