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小乙(上)[第3页/共4页]
常常想及这些,玉尹就感到无法。
仲春二日凌晨,跟着大相国寺的晨钟敲响,东风拂过,止住了三天不竭的连缀细雨。
宿世,他出世于一个古乐世家。
风雅而精美,是这个期间的特性。贩子中人晓得诗词歌赋者,并不在少数。如有人吟诵诗词,会有很多人在一旁聆听赏识。如果感受作的好,便鼓掌喝采;若感受作的不好,也不会有人嘲笑,会浅笑散去。
现在,亲耳听闻前人吟唱,确是别有滋味。
这是第一更,明天另有一更。
扭头看去,却见两个学士模样的男人,站在不远处扳谈。一个身材欣长,面庞清癯,神情超脱。身穿蓝色宽袍博带,头上还带着一顶高统尖顶学士帽;而另一个身材稍矮,面庞红润,气度沉稳,身着红色宽袍博带,头戴学士方巾。两人气质不凡,不时收回开朗笑声。
从明天开端,会普通更新,凌晨零点后一更,中午一更。
玉尹毕竟未能完成他的胡想,反而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因一次车祸丧生。
玉尹最大的欲望,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雅乐大师,为复兴古典音乐而斗争。
至于他们说的清真居士,就是早两年亡故的北宋词人,周邦彦。
玉尹一怔,忙回身看去。
蓝衫文士笑道:“看那画舫,不过是浅显人家,如何请得好乐工?”
此时的李清照,应当还没有易安居士的别号,故而更多人称她‘李娘子’。
前人以琴棋书画为君子四艺,更代表了文人骚客的风雅。玉尹既然精通琴律,在陈东和李逸风看来,恐怕也是个隐身于贩子中的风雅之人。
父亲师从琴学大师顾梅羹,甚得蜀山琴派三昧。玉尹家学渊源,并且乐感极强,很小便获得父亲的真传,精通古典乐器,特别是古琴和二胡,更被人称之为双绝。
可自家人知自家事。
公元1124年,是宣和六年,也是保大四年,更是金天会二年。
但是和太门生一处说话,不免提及诗词歌赋,却不是玉尹所善于。
靖康,一个汉人汗青上屈辱和暗淡的期间。
‘托’、‘擎’,包含落指吟,都是古琴吹奏的指法称呼。
远处,一艘画舫缓缓行来。
“小底玉尹。”
光辉素净,繁花似锦的开封府,重又还回人间。护龙河绿波泛动,戏弄着两岸杨柳袅袅倒影;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在这一刻,全都复苏了。
天空如洗,万里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