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第2页/共3页]
何故叫做胡蝶泉,乃因万千胡蝶衔串齐聚而得名。通过石坊大门,来到石碑近前,但见其上大书“胡蝶泉”三个鎏金大字,字体清癯,雄浑遒劲,恰是前朝大理天子所书。当时大理国已亡,其境全由蒙古统领。如此盘曲而行百余步,只见古木耸入云端,遮天蔽日,便有一方清泉嵌于其间,这泓碧绿的深潭,便是驰名的胡蝶泉了,泉约五十米周遭,深一丈有许,最深可达六丈余。泉底满是石镜彻成,泉水澈底清丽已极。每逢蝶蝴泉会其间,胡蝶齐聚,人间嘉会,不管帝皇官宦,布衣百姓,特别大理国的俊男秀女结队成行,抚玩佳景,时而久之,商定成俗,遂于四月十五这一日胡蝶最盛期,乃定为胡蝶会。
只听到一大汉怒喝道:“兀那小贼,往那里逃。”世人顺着来声瞧去,模糊可辩是一前一后两人,正向这边厢赶来,渐离渐近,只见跑在前面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面孔俊美,一双眸子晶灿敞亮,身上倒是褴褛不堪。厥后追来之人,乃是四十来岁的大汉,虎背熊腰,满脸虬结,颏下短须,彪悍之极,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世人一见便心生讨厌之感。
那大汉虽奔驰敏捷,每次满是将要抓住那少年后背衣衿之际,老是差了那么半寸,使那少年堪堪避开,像是他成心不去抓那少年普通,两人就这般不紧不慢的追逐着始终相差半寸远近。
世人这时已明白了那大汉用心的险恶。那大汉见世人脸上现鄙夷之色,面上也不由讪讪,但也只是一现罢了,随即又隐去。
世人正目睹这罕见娟秀万状的圣景,一时目驰神醉,仿佛梦中瑶池。不料给一声大喝惊醒,有如晴空里一个焦雷,震得世人全都心摇肉颤。
心下计议已定,当下怒道:“喂,兀那臭小子,有种的就别用尽是逃窜的体例,我们真枪真刀的好好斗他妈的几斗,倘是老子输了,就不再给你这小子难堪了,放你走路便是。你如果不敢与老子痛痛快快的玩几手,还逞哪门子的豪杰豪杰,莫的丢人现世,还是尽早卷着尾巴逃吧。嘿嘿,看你这小子脸上白白净净,娇娇腻腻的,说不好还是个大女人来着。”说到最后,竞哈哈大笑起来,听得世人莫明其妙,有些明白人已明其理,知那大汉是要先以言语挤住那少年,和他实实在在的过招,然后再以本身善长的硬工夫擒拿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