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页/共10页]
姚黄依言送了些干菜去厨房,返来时便见碧玺带着几个小丫环抱着一堆承担过来,奇道:“这些承担里都装着甚么?”
阳春三月, 恰是百花盛开之时,定远侯府内更是一片春光明丽, 姹紫嫣红, 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几个穿红着绿的小丫头提着花篮,在一旁修剪花枝。;
王氏一面说话一面留意打量,见她耳畔只吊着一对小巧新奇的银杏叶翡翠耳坠儿,头上除了两朵绢花别无他饰,打扮的非常朴实,饶是如此,亦难掩芙蓉秀色。
一面说一面把燕窝粥端出来。
刘婆子闻言抬眼望向来人,约莫十四五岁,虽是丫头打扮,穿戴却非常不俗。
当初我们家是没体例,这才不得已卖身为奴,到没传闻过上赶着送自家女儿去做主子的,还起了这见不得人的动机,若传了出去,我们姚家的女孩儿如何做人?
回了家里,方才世人都已散去了,姚黄松了口气,把王家回的几样点心拿了出来,想起方才的迷惑,便向刘氏探听,谁知刘氏也说不清楚,姚黄只得作罢了。
姚黄笑道: “我现在在大女人院里当差。”
这些你好生收着,阿武现在要去书院,日掉队了学,穿戴总得经心些,另有给先生的束脩并百般笔墨等,一年下来也要费好些银子,一年三节两寿也不能落下,若阿武今后去了城里,这些只怕还不敷呢。”
刘氏听罢,心中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有理,既如此,那银子我就先收着,尺头就不必了,阿武还小,用不着,我们庄户人家,穿的太好了也不像。”
白墨、玉茗、芙蕖三人是陈家的家生子,打小便在陈姝身边奉侍,能够说是伴着陈姝一处长大的,便是最晚来的姚黄也奉侍陈姝有六年了,情分极好,陈姝待她们也与别个分歧。
本来这姚黄原名姚大丫,原是庄户人家的女儿,父亲早逝,家中只要孀母弱弟,家中没有男丁顶门立户,独一的一个兄弟又年事尚小,日子便渐渐难过起来。
姚黄在陈姝身边已有五六年,一应吃穿用度皆是上好的,常日里亦有粗使的小丫头婆子奉侍,所谓居移气养移体,一身气势已非浅显村妇受得住的。
姚黄没法,便找了人牙子自卖本身,才得了银子给她母亲看病。
王家与姚黄家相距不远,姚家村离都城不过六十来里路,多是庄户人家,虽吃喝不愁,到底没甚么多余的银钱,是以大多都是浅显的泥房,王家倒是一座三进的青砖大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