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第2页/共3页]
当天,因为第二天还约了人见面,李忱又多逗留一晚。夜里,还是那间客房,李忱坐在书桌前面,桌上摊了一张纸,纸上写了些东西,李忱正在往上面加油添醋。
有钱能够办很多事情,有钱当然很好,但是他另有很多赢利的体例,出海不是独一。何况,他也能够像别的商家那样,找合格的船长,让他去跑。不需求亲身去跑一趟。
只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第一个把擒纵器用在计时上,有甚么用?钟表还是别人发明的。
比方说,茶叶、大黄。这些东西洋人就没有,我们中国就有。洋人缺了这些东西,就会死掉。跟你们贸易,是犒赏,是恩情。
接着,他又闪过一小我,杨二。他到现在还摸不着她的来源,不过能够必定的是,她手里有一支力量,才气也不错,如果能获得她的帮忙?旋即,李忱摇了点头,然后拍拍脸颊,又开端当真的填写那张纸。
只是,不亲身走一趟,谁会晓得他要甚么?李忱想到汗青上,闭关锁国的满清,勉勉强强开了广州,让十三行动远来朝贡的番人采购货色。
还必须忍耐疫病,耐久待在潮湿环境会染上烂脚病,耐久没有上陆还会染上坏血病。暴风雨来,陆上人们还能够躲进屋里,海员呢?只能跟大海挣命。
只是,中国真的甚么都不缺吗?会有这类设法的,除了前人,李忱想不出哪个当代人会这么想。像当代社会一日不成或缺的石油,中国底子不敷用。
他现在支出遭到限定,此中一个启事就是不敢放太多玻璃成品出来,他担忧过分于频繁的拿出各种成品,人家会思疑这些玻璃成品,底子是扬州本地出产的。
笔都碎了,李忱也不写了。他出海了,那扬州谁来管?他迟迟下不了决计,除了因为海上糊口艰巨,更多是为了,借使他出海了,这个好不轻易称起来的大师庭,恐怕也要垮了。
只是,李忱想不到的是,一样在扬州,杨二也正在和福伯以及一干亲信会商关于他得题目,并且获得了终究的结论,等他回到扬州,有一各大欣喜等着他。
中国确切地大物博,无所不包,无需外求。在当代,如果有人保持这类设法,绝对会被人笑掉大牙,但是在阿谁时候绝对是真谛。乃至另有很多人以为,西洋人没有的,我们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