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四大贤后】[第4页/共6页]
茶余饭后、床前灯下,李世民常常与她会商天下大事,特别是朝廷中的奖惩和人事安排。当李世民想听听她的观点,她却闻而不答、一言不发。因为,她担忧由本身开启后宫干政的卑劣先例。实际上,长孙皇后无时无刻不在体贴天子的一言一行,她会以奇特的体例颁发本身的定见,向李世民提出劝谏。《资治通鉴》说:“长孙皇后常常与李世民会商汗青上的事情,借古喻今、献计献策,对天子帮忙很大”。她还长于见机行事、随事情通,李世民偶然因为大臣进谏过于直接,冲犯了他的严肃,内心不痛快。当着群臣不便发作,回到寝宫却没法粉饰怒容。碰到这类环境,长孙皇后总能很奇妙地化解。
当年十一月,按照爱妻因山为陵的遗言,李世民将她安葬在九嵕(zong)山(在今陕西礼泉县)上,称为昭陵。李世民归天后,也葬于此。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完整遵循长孙皇后的意义办理后事。昭陵气势非常宏伟弘大,并在墓园中特地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能够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天子想以这类体例来表达本身对贤妻的景仰和记念。李世民亲身写了表文以示记念,并让人刻成石碑立于昭陵,表扬皇后的克己营私和严于律己。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3、要持续宽大地对待忠臣和进谏,不要听信谗言。
有一次,李世民和魏征一起登上这座宏伟的高楼了望。魏征说:“我老眼昏花,甚么都没瞥见”。李世民只给他看,魏征说:“这是昭陵吗?我还觉得陛下您思念太上皇,了望献陵呢。如果昭陵,我还是没瞥见!”李世民没体例,只好含泪派人毁掉了层观,这就是汗青上驰名的“望陵毁观”。我们从中既能看到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追思之情,也能看到李世民只想老婆不想父亲的行动是违背礼教传统的,不对等的。在阿谁“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期间里,李世民如此大张旗鼓行动被人调侃也是在所不免的。实在,作为帝王他对此法则岂会不知,但他还是毫不避讳地作层观、望昭陵,还拉着大臣一起来记念。如果不是用情太深,情难自已,又如何会明知故犯呢?这也恰是李世民的敬爱之处和人道的闪光点,只是他对父亲确切刻薄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