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一代女皇】[第2页/共7页]
殛毙,放逐,直接的和直接的,连累的和被连累的,越王李贞谋反案,倾李唐几代王公贵爵之众,诡计为光复正在落空的皇权而做出悲壮的抗争,然谋者甚众,和者甚寡,支出的是惨痛的代价;而失利的结局,又为武后终究撷取皇位突破了僵局,扫清了停滞,博得了主动,从而果断了武后改朝称制的信心。
刘祎之既然不能放弃,其最后归宿就是走向末路。局势已去,挽救不了刘祎之也就挽救不了那帮志同道合结为一体的北门学士,武后只能向他们做最后的死别。就像是一本看完了的故事书,带着丝丝悲情,武后将书悄悄地合上。
实在,刘祎之在接管先帝重托的时候,除了尽朝中大臣之职责,更多的是在实施一种品德和伦理的职责。像裴炎乃至天下统统士子的心态一样,他名正言顺地寻求功名,以实现人生的抱负,恰是先帝更是武后为他发挥才调成绩功名供应了平台,使他在多年的斗争中如愿以偿。但是,跟着时候的推移,跟着武后对他的信赖有加,他自发功名之下的品德伦理正在他身上日趋崩溃,抱负和实际越来越不对路,其不满和抵挡情感由此而与日俱增。武后没有就此罢休,她要从道义上对他做最后的挽救,包含挽救北门学士这些昔日的忠厚跟随者。
与玄武门之变分歧的是,在这里,武后对本身的行动不加涓滴的粉饰,也不会为本身的行动做任何的解释和辩白,最能申明统统的就是,对勇于反对本身的人赐与最致命的打击,并在打倒他们的同时凸显本身的气力和信心,持此征服百官,威慑天下。一场保护皇室与摄取皇位的斗争以武后的胜利就此落下帷幕。
李唐宗室坐不住了,他们到底不想就此拱手让出大唐江山社稷。宗室的血脉使他们息息相通、心心相印,一荣诸荣、一损诸损的实际使他们不计结果铤而走险。他们被武后步步紧逼的行动激愤了,他们要抵挡,要争夺,自傲公理在握,天理人伦无不无益于他们。究竟是,早在武后称制之时,越王李贞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及元嘉子黄国公李譔、灵夔子范阳王李蔼、元轨子江都王李绪并李贞宗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等就密有匡复皇室之志。
现在,真正迟疑满志的只要武后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她已经从底子上摆脱了李氏皇室的掣肘,自傲王公贵戚干预朝政的期间就此一去不复返,在此后的路上能够罢休一搏的非己莫属!她有气力也有才气鄙弃王公贵爵,也能够对那些曾经轻视过她的人不屑一顾并嗤之以鼻。一个胸怀弘愿的女人,她要面对的是一个由她主宰的天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