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终南捷径 中 02[第1页/共5页]
才把使者送出大门,唐棣劈脸就问道:“子明,博学鸿儒科呀?多少人求之不得,若举此科,便直接入馆阁,为何竟要回绝呢?”当时当官的人,对于升官升得快慢,并不很在乎,而凡是能登台阁,升禁从的,宦海上便引觉得荣。这是北宋一代的政治实际,而普通试特科的,如贤能刚正、博学鸿儒之类,一旦通过,就必定有馆阁的美差等着,这些职位只领人为不要做事,并且常常能够见到天子,参赞秘密,如果外放,起码也是一郡太守。真是前程无量的处所,石越竟然一口回绝。难怪便是唐棣如许的人也有点想不通。
桑俞楚也不晓得石越打的甚么主张,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内心一计算,朝管家桑来福使了个眼色,来福便拿了一贯钱过来,桑俞楚悄悄塞到使者手里。那宣诏使者特长一捏,晓得有一贯摆布呢,说话便客气了几分。只说道:“就盼石公子别让咱家难堪。”实在石越就算不奉诏,他也何如不得。
使者也不敢难堪,只说道:“如此咱家便归去邀旨,只是以石公子的大才,只怕还会有恩旨下的。”说罢便告别而去。
叶祖洽在策论中大谈“祖宗多因循轻易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之类的马屁话,吕惠卿非常赏识,排在第一名,其他如唐棣、李敦敏、柴贵谊、柴贵友、*凤这些在策论中都多多极少说了变法或新法的好话的人,则一概选在最前面。另一个旧党的考官则毫不客气的把这些人全数放到最前面。两小我的名单全部的就是一个倒置的。固然殿试的名单由李大临和苏轼拟好,以上官均第一,叶祖洽第二,大家的位置都有变动。但是在天子听宰相陈升之劈面读了叶祖洽的策论以后,公然如吕惠卿所料,仍然把叶祖洽点了状元。
此时君臣二人另有更要的事情要谈,三月份在进士科上新党和旧党的明争暗斗并不是偶尔的,也不是伶仃的事情,而是忠厚的反应了朝政的实际。以御史中丞吕公著为首,监察御史里路程颢、张戬,右正言李常、孙觉等一批台谏官员多次上书,极言新法之失,此中很有言辞狠恶之处。固然王安石现在只是参知政事,副宰相,但是实际上政事堂的事件已经以他为主,而新法更是他主持的,此次弹劾底子就是针对他王安石而来。只是御史中丞骂宰相,就算是劈面弹劾,宰相也只能赔罪罢了,这已是宋朝的常例,是以王安石也无可何如,这件事只能交给天子措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