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时姥儿[第2页/共4页]
由此推论,从姥儿家这边论的隔辈女性支属就叫大姥儿、二姥儿、姑姥儿、舅姥儿、姨姥儿等等;没有亲戚干系的,则被呼之为赵姥儿、钱姥儿、孙姥儿、李姥儿如此。
一看我妈来了,我立马大步流星奔到她身边。她既没多说话也没拉我手,回身就走,一边走还一边从随身拎着的布口带里取出零食,放在嘴里嘎嘣嘎嘣的嚼。我眼巴巴的拽着她的衣角,馋的哈喇子直淌。
我不幸兮兮的问:“妈呀,妈呀,你吃啥呢?”
就在与时姥擦肩而过的一刹时,她俄然伸出残疾的右手一把揽住我,凶神恶煞的大吼起来:“小陈光,你上哪去?跟时姥儿回家!快跟时姥儿回家!”
娘俩快走出巷子的时候,劈面来了个拄着拐棍的老太太,恰是时姥儿。我妈领着我,一边持续往嘴里塞江米条一边加快脚步,也没有跟时姥儿打号召的意义。
我“嗯”了一声,持续哄本身玩。没过量大工夫,院门被推开了,我妈站在门口喊我:“大光啊,大光来,跟妈走。”
我们东北人凡是不叫外婆,外公,而是称呼为姥姥、姥爷。再加点口音,姥姥也不叫姥姥,那样太费事,我们干脆直接带着儿化音叫姥儿。就比如别人问我上哪去,我会轻巧利索的答复,上我姥儿家!
记得那年我市传出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流言――东陵后山来了一个妖精。
厥后,也不知哪路的官方高人出了一个挽救百姓体例,说:当姑姑的给侄子买七个桃罐头,七尺红布和一挂鞭炮。侄子吃了罐头裹了红布放了鞭炮以后再给姑姑回礼七两肉,这一套下来就能百毒不侵,妖精也不敢吃这个小孩了――估计这高人是在罐头厂上班的。
我妈挺不耐烦:“小孩儿不准要嘴吃!”平时我也怕她拿眸子子瞪我,就吧唧吧唧嘴不敢吱声了。
我终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吭哧憋肚的挤出几个字:“妈……时姥儿……骂你……还打……”然后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再也说不出一个整字。
时姥儿前脚刚走,我妈和我姥儿后脚一起拎着菜框回家了。我站在院子里瑟瑟颤栗,衣领子也坏了,胳膊上另有几条血道子。试问这副模样,哪个当妈的不肉痛?
但见故乡伙一曲未终,艾小红便微睁双目,还阳了。她先是衰弱的问:“咋地了,我在哪啊?”然后吃惊的发明本身正被捆着,无措的尖叫一声。
我口水都要流地上了:“妈呀,给我吃一根呗。”
我妈看都不看我:“江米条!”江米条是一种包着白沙糖的点心,当时候对孩子的吸引力是没法用说话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