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阴山经[第3页/共4页]
说白了,以他现在戋戋才打通一条半经脉的功行,就是给他一把开天神斧,也是无用,碰到天赋也是一个死。有没法器,本色并没多少辨别!
遇敌时,将这钉打将出去,真气一催,这钉即化为一道黑光,十丈内百发百中,天赋之下,中得此钉,必无幸理。
正在感慨,门框上的铃就响了起来。倒是秦铮因悟透五行之理后,对所谓子午卯酉之类练功吉时,就没平常道人那么看重,再者现在朴清子又不在这里,无需讳饰。故而他现在练功就没有个牢固,常是随兴而至,想练时就坐上一回,不想练就偷偷懒,炼练钉子,翻翻书。
当时秦铮看到这里,也有些愁闷,凭他写手的脑洞,也浑没看出这钉那里能和青龙扯上一丁点的干系?
不过他本就带了十余万两出门,又获得风九存银,哪会在乎这个?想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点草如何行?
这小沙弥为何如此客气?本来现在麓尘不在,寺里就五六个和尚。秦铮最不缺的,就是银钱,有钱到那里都是大爷。大把银子撒出去,三两下就砸通了关,以是现在这栖霞寺里,他这客人,说话比管事僧都顶事,反倒能当大半个家。
故而从这个角度来讲,大把银钱撒出去,虽被俗僧视为不智,但秦铮自有算盘,倒也感受不亏!
话说阴山道这对金蚕,每年也不过吐得两钱蚕丝,以是全部阴山道高低,也只得两袭水火道袍,一件穿在当代掌教风七身上,另一件,就入了秦道爷的私囊了。
如此一想,秦铮倒也平复下来,捧起《阴山经》细心翻阅起来。
固然到了驾雾后就有些通俗,但以秦铮的目光来看,初期三关,凤九说得还比朴清子更透辟些。有此书在手,朴清子不在了,也另有个更好的师父教,断不会呈现瞽者骑瞎马的环境。从通脉到腾云,起码实际上,都是一片坦途,再无迷惑。
虽说不管是钉、袍、袋,都各具妙用,对秦铮大有裨益。但他最看重的,倒是凤九苦心讲明、企图完美的这册《阴山经》。
一翻之下,倒是一喜,本来是阴山道排名第五的法器,名头倒是俭朴无华,就叫水火道袍,倒是用阴山道豢养的一对异种金蚕之丝为主料,异化灵蛛丝及法力熔炼过的乌金、秘银等灵材,秘法祭练而成。不但水火不侵,刀剑难伤,更可贵的是,对法力打击,也有必然防备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