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大江秋夜雨潇潇(1)[第1页/共6页]
花落尽、马蹄绯,桃源深处不思归。
这两个和尚一庄一谐,一问一答,一起上你言我语。对话中既有见微知著的梵学禅论,也有俚语连篇的贩子浑话,总之在平凡人看来不过嬉笑怒骂、痴人妄言罢了,言行举止似与普通和尚大不不异。
瘦和尚故作庄容,驳道:“非也!佛曰:‘统统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亦云:‘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苏轼词虽萧洒,但是他既言不惧风雨,又何故穿上蓑衣呢?这岂不是执念未破、尘根未断么?”言罢非常得意。
胖和尚正色道:“阿弥陀佛!济颠祖师本性创新超脱。他喝酒食肉、装狂卖癫乃是掩其德行、饰其圣貌,便于来往俗世普渡教养。我辈之徒若不能明心见性而只固执于济颠祖师的外相,怕是要走上邪魔之路了!”
“阿弥陀佛!”胖和尚双手合十道,“削发人衣是僧衣,三衣本是粪扫之衣。鞋是草履,蒲草乃是无情众生。头是秃顶,剃度之身早无亲情牵挂。这三样东西本就是绝情之物,即便它们被雨淋透,对师弟你来讲又算得甚么烦恼呢?故而师弟所得‘清净’乃是因你身外无情所困,却不必然是‘真清净’。”
但是方今之世天下震惊,民气惶乱。朝廷则多行夜禁、海禁等诸多禁令,就连江湖上的夜泊船火亦鲜见焉。
胖和尚喟然道:“阿弥陀佛!尘凡繁华之地,我一个世外之人有何迷恋?只是现在又将行走江湖,不知何时才气复见可淳禅师,迟早聆听教诲。”
瘦和尚听后似有所悟又似有不解,“若如许说,师兄头上箬笠乃是临行前可淳禅师亲赠。师弟们都说这是禅师将箬笠作为信证传与你,此中深意便是但愿未出处师兄你继席禅师的衣钵。这顶依托了禅师无穷恩典的箬笠,师兄却舍得拿它来挡雨,但是因为做到了真正的清净么?”
胖和尚道:“阿弥陀佛!师弟言过了。实在我禅宗历代祖师无不开悟于清净法门……”
一骑青骢入翠微,张琴只剑与身随。
梦里江湖醉几次,醒来魂断泪盈杯。
瘦和尚道:“师兄所说的两位前辈高人一名不知所踪,江湖传言其已成仙登仙。另一名传闻东游扶桑不归,今后再无人得见。这二位前辈的事迹多数是经人诬捏,不过皆是虚无缥缈之人罢了。”
胖和尚且让他对劲一阵,继而以言相激道:“师弟贯穿佛法律人欣喜,刚才那几句唱词也颇合禅意。只是师弟你自夸独得雨中清净,我看倒也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