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丹湘啼奏满骚离[第2页/共5页]
“没有甚么只是,来人啊,筹办香台”李庆贤怕韩湘不肯推让,便叮咛侍畴前去筹办结拜用的烛香。
“多谢公子,牡丹就此别过”。
李庆贤问道“听韩公子口音略有长安色音,不晓得公子家居那边”?
李庆贤点点头,指着坐在右塌上的韩湘说道:“这位便是那奏箫的韩湘公子”;牡丹渐渐走进,对着韩湘低身施福,道:“牡丹,见过韩公子”。
“牡丹女人此言差亦,女人所弹奏的琴律旋悠、更是难寻的鸿筐能仕,能闻听女人的仙曲,是鄙人的福分”韩湘词言中略有赏喜之意,凡人一听便知。
牡丹窃身将斛杯捡起,韩湘自发失礼,笨手将斛杯放在桌盏上,低声道:“多谢,牡丹女人”。
“看来韩兄还是不肯,是本王……”
牡丹微颜笑道:“牡丹所弹的乃是淡色无奇的琴曲,那里能和沽源怀思的箫韶斯媲”。
“本来比部郎中韩文公的家人,难怪如此气盛言宜、识华横溢”李庆贤哆哆允赞;牡丹眼看着帘窗外浦江夜景,不是开口说道:“王爷,婢奴已有稍许乏倦”。
“你们二人实在是过分蔼谦,听到你们合奏,倒是本王的福分”李庆贤低声一笑。
“这是为何,莫非韩公子早已有家室”。
韩湘嘴泯箫孔,手依风门,凝绪静思寻觅合宜契机。待琴曲淡薄时,韩湘幽幽吹响箫竹,调曲深厚、灵透;所吹奏是王徽之谱写的《三调梅花》,箫曲音韵超脱、高古;泛喻梅花北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平的本性和节节向上的气势,于牡丹所弹的《白雪阳春》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弹丝品竹,曲高寡和,筝音有如潺潺细流、孤鸿含韵,箫曲好似山谷幽兰,若即若离,曲音悄悄的洒韵在遥遥南疆夜空;
韩湘也感觉凝寂的舱厅,极其让贰心有不愉;两人走上望景台,凉迦的夜风吹得江水哗哗作响,没有白日的喧哗,水天的气味,让韩湘感受说不出来的舒坦;昂首瞻仰星空,那挂满星光、皓月的夜空,勾画成自无伦比的“月星图”韩湘看着月光,仿佛看到牡丹的影庞。
看着牡丹走上遥榭,回眸对韩湘收回氲氤一笑,韩湘见得不由心生凉思,眉宇间略带愁绪,不时昂首怔怔临望着已经逝去身影的遥榭楼阁
曲烟调罢,牡丹没法粉饰住内心得悦喜,渐渐走到韩湘身边,低身见礼,说道:“能和韩公子共曲一首,实在是令牡丹有幸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