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黄河的老大难问题[第2页/共3页]
陆承启现在独一担忧的是,那些已经世代为官好几代的书香家世,会对此事看得出,陆承启不想让一部分人永久占有朝廷高官之位。不过,陆承启也还是手握着利器,那就是主导言论走向的《大顺民报》。固然先前辟谣一事,让很多人看清了黑幕,这份报纸,摆了然就是小天子小我的私报嘛!也是以流失了很多忠厚的官员读者,可故意之人,更是当真研读了。说不定哪一天,被本身看到了小天子的需求,从而卖货帝王家,不就踏上了人生坦途,平步青云了吗!
陆承启心中有力地哀叹了一声,对徐崇光点了点头,承认了他的表示,然后问道:“诸卿可有管理黄河良策?”
在这类环境下,国库开支固然比以往都要大,却还是另不足额。税收多了,用钱起来也不消捉襟见肘了,前户部尚书徐崇光,见林镇中过得如此萧洒,经常长叹短叹,说生不逢时。很有一种恋慕妒忌恨的意味在内里。
之间户部尚书林镇中出列,端着朝笏,恭恭敬敬地说道:“回陛下,国库尚余钱银四千二百多万贯。”
一时的感慨,却被一通马屁拍得连半点神韵都没有了。现在又是在朝堂之上,不得随便叱骂,陆承启勉强接管了这个说法,摆了摆手,说道:“若无要事,便退朝罢!”
陆承启闻言愣了一下,他未曾想到,国库另有这么多钱。也难怪,甚么钱最好贪污?那便是公款了,只要驰项目,随便往上面一报,几近都能获得公款钱银。很多没有干系的赃官,用这个别例捞了很多钱。
黄河水患,永久是当权者心头之痛。不管理的话,感觉对不住百姓;管理的话,结果又不好,并且破钞的钱银,就如同打了水漂一样,连浪花都蹦不起一两个。
黄河固然被誉为中原汉人的母亲河,却桀骜不驯,汗青上频频改道。每一次黄河众多,苦的都是沿岸的百姓。固然黄河的按期众多,给两岸带去了肥饶的泥土。可谁又想本身辛苦运营的故里,毫无前兆地被摧毁一空呢?
听得陆承启如此悲天悯人,诸臣一齐说道:“陛下爱民如子,实乃大顺之福,百姓之福!”
在这类前提之下,王家想要对抗朝廷,难于上彼苍。人只要有一口饭吃,谁肯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不是统统人都是野心家,只要在时势到临之时,才气适应着时势成为豪杰。不然的话,哪怕你小我才气再逆天,也仅仅能搅起一些浪花罢了,随时会被汗青大水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