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国子监辩道(五)[第2页/共3页]
李然听后,更是哑然。向来能说会道的他。不晓得如何辩驳。再说了,他只是御使中丞,不是谏议大夫,这又不是甚么政事,辩驳天子,你有几个脑袋够砍?脑筋再一根筋。也不会做出这等浑事吧!
吊足了世人的胃口,陆承启才缓缓地说道:“儒家典范就那么几本,每小我却各自有所贯穿,又如何能每小我的定见都一样?张子厚的关学也好,王介甫的说法也好,李卿的观点也罢,不过是再争一个正统职位罢了。朕能够说,儒家没有正统之说。每小我都有每小我心中的儒术。勉强分出个凹凸来,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到头来,你不平我,我也不平你的。朕的观点是,如果你们都能够著书立传,自是大功德一件。现现在印刷术这般便利,册本自是不成题目。只是册本价贱,苦了作坊掌柜了。”
此话一出。李然、王子傅、张载、王安石,包含国子监的监生,都盼着陆承启说出个以是然来。
陆承启这番话,实在有强付解释的怀疑。可事理上来讲,倒是行得通的。听完这话,在坐的各位都沉默了,开端了悄悄的深思。(未完待续。)
陆承启闻言,心中却乐开了花。本来还在为张载担忧,一个乃是当世驰名的厕所石头,又臭又硬的御史中丞;一个是野史上的拗相公王安石。哪一个都是身怀绝学之人,张载一张嘴,又如何辩得过他们两个妙手?
王子傅等人闻言,被惊得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陆承启却饶有兴趣地说道:“仅仅依托小我修身,是不敷的。有写有才气之人,通读儒学之人,为恶起来,风险更大。若没有律法将其束缚,厥结果不堪设想。先前那些个从家里搜出千万贯家财的赃官,哪个不是满腹经纶?朕思前想后,感觉还是得从律法动手。朕将《大顺律》翻看了一遍,又细细揣摩了一遍,发明很多处甚是不当。当然,这些话该当跟刑部尚书,大理寺卿说,朕在这里说,不过是想奉告在坐的,儒术在于小我修行,能束缚本身,却不能束缚别人,这是不敷的。尔等都是儒术大师,朕比之差远了。可朕却晓得,如果仅仅通读儒家学说,倒是不能安邦治国的。管理一个国度,不但仅需求儒术,还需求法家,兵家,乃至是墨家,端木遗风等等。儒家之好处在于稳定,而其他诸子百家之好处,在于能让社会进步。《品德经》里都说了,天法道,道法天然。只如果遵守天然之道,那即便是工匠太医,何尝又不是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