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进入梓州路[第1页/共3页]
苏轼大笑,好笑声中埋没着哀痛。路过梓州,想起柳宗元的那首《闻黄鹂》一诗,他便想到了已然身故的生母程氏,一时候情感透露。秦明等人见一起上颇多话的苏轼,进入了梓州以后,便沉默寡言起来。除了例行公事的问话以外,都是闷头赶路。弄得秦明他们好生不适应,还道苏轼是表情不好。
秦明抬高了声音说道:“都是托了陛下的福,我等才算勉强学得几百个字。如果之前,那些字,它认得我,我可认不得它!”
秦明笑了笑,说道:“这本来是监察司那些人的套路,我不过借用罢了。方才我花了百文钱,便从堆栈小二那边得知,前不久,在他们这里,有两个凶暴的大汉,带了四五个孩童,皆为男童,前来投宿。按理来讲,如果伉俪二人带着孩童出游,这又不算得甚么。但带着孩童的,是两个大汉,还因为小二怠慢,而踹了他一脚。因而,小二便铭记在心。他们是驾驶马车而来,那些孩童,仿佛都在甜睡一样,被两个大汉轮番抱入客房当中。那小二记恨在心,曾偷看他们如何对待那些孩童,嘿嘿,苏大才子,你永久不会想到,民气是多坏!”
苏轼乃眉州人士,中状元以来,除了跨马游街以外,便没有回过故乡。此次来到梓州,已然靠近成都府。成都府路再有百多里路,便回到了眉州。过家门而不入,几近都能够说是衣锦夜行了。
这话音刚落,却听得门外有人轻声喝道:“好诗,好诗!”
秦明苦笑道:“苏大才子,你就饶了我们吧。我们一群大老粗,那里听得懂这些甚么经甚么书!”
“那现在另有这等事产生吗?”
秦明苦笑道:“据小二所说,这梓州里,如许的案件多了去。再说了,无凭无据的,即便报官,一非支属,二不是体贴本身,官府亦是不睬。如果贼人闻声而遁,再返来寻仇,谁来保他安然?”
这日,达到梓州城中之时,已然时近傍晚。一行人寻了间堆栈,就此落脚。实在苏轼乃是第一次办案。如何动手都毫无眉目。这一晚,苏轼展转反侧之下,无法起家,推开窗户。正想弄月之时,却不料天气阴暗,满天无星,更别说玉轮了。
苏轼听得他这么一说,忍不住吞了吞唾沫,调子都变了:“那大汉,是如何对待这些孩童的?”
未几时,果然下起雨来。雨点敲打在瓦片上。在喧闹的六合间,仿佛奏出了一番奇特的神韵。
话说苏轼和秦明等一干人,自京兆府,经凤翔府乘船直下,路过利州、巴州,终究乘马车达到梓州。一起上,巴陵胜状,以及川地风情,都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