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2页/共3页]
苏轼谨慎翼翼地说道:“老丈且说来听听?”
宋老爷叹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了这报纸,老身亦能晓得天下大事。张贤人之名,早已如雷贯耳,只是无缘能见罢了。不过,那皇家大学专门招收十五年事之上的男人,我孙儿本年不过七八岁,如何能入?”
宋老爷摆了摆手,说道:“这都是老身鄙意罢了,做不得准的。”
苏轼心中苦笑道:“子厚,你我为忘年交,明天拿你出来做挡箭牌,也莫怪我了。”本来苏轼性喜交友,为官渐久,便当用沐休之日,交友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君子。此中,苏轼专门去皇家大学拜访了张载,与他扳谈很久,两人相互印证,引为了忘年交。时年苏轼二十有六,而张载却已然四十有三了。
苏轼的书法便是如许,承认他书法的人,便说他的书法不拘一格;如果不承认他书法的人,则说是不值一文。皆因苏轼的字,实在太随便,太有特性了。与前朝那颜筋柳骨,有很大的分歧。(未完待续。)
苏轼听了,迭口否定道:“老丈谈笑了,若我有功名在身,又如何会周游天下,无所事事?鄙人鄙人,不过是一介举人罢了,本年春闱不中,才到处周游,想宣泄一番苦闷的表情罢了。”
苏轼脑筋急转,俄然灵光一闪,心道:“有了!”当即说道:“老丈,鄙人才疏学浅,实在担不起这等重担。不过,鄙人晓得一现当代上大儒,或许能荐令孙,拜入他门下。”
宋老爷本身边的茶几下,拿出厚厚一沓《大顺民报》,递给苏轼,笑而不语。苏轼不需求看,也明白了宋老爷的意义,他也是有看《大顺民报》的。
宋老爷连声说道:“本来如此,那敢情好啊!来人啊,笔墨纸砚服侍!”
苏轼叹道:“若天下人,都像宋老丈一样见地,那天下何愁不承平?”
听得出宋老爷言语中的拳拳之意,苏轼一时候也不晓得如何回绝了。怎何如,他并不是甚么举子。现在忝为钦差,奉旨查办拐卖儿童一案。公事在身,又如何能承诺?
苏轼非常惊奇:“老丈,你也晓得张贤人的大名?”
听了这话,宋老爷端的感觉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尚未说完,宋老爷就心急火燎地问道:“这位大儒,是张载张贤人?”
宋老爷讲完了本身的平生经历,总算把心中的算盘讲了出来:“依老身看来,公子仿佛是身有功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