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碧血剑(64)[第5页/共6页]
主疆场是在广渠门。清兵是八旗兵中的精锐,领军的是莽古尔泰、多尔衮、阿巴泰、多铎、豪格,清军最短长的大将都在这一翼,除镶蓝旗、镶白旗、正白旗三旗精兵外,另有二千蒙古兵。袁崇焕、祖大寿率部和清兵打到傍晚(幸亏城头守军没有放炮援助袁军),清兵终究不支败退,退了十余里。袁军直追杀到运河边上。这场血战,清军劲旅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三部都被击溃。袁崇焕也中箭受伤。[103]
这一役以后,清兵众贝勒开会检验。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按军律要削爵。皇太极说:“阿巴泰在战阵和他两个儿子相失,为了救儿子,才没有遵循预定的打算作战,但是并不是胆怯。我如何能够定我亲哥哥的罪?”便宽宥了他。[104]可见这一仗清军败得很狼狈。
崇祯见祖大寿带领精兵走了,不睬北京的防务,这一下可急起来了,忙派了内阁全部大学士与九卿到狱中,要袁崇焕写信招祖大寿返来。袁崇焕心中不平,不肯写,说道:“皇上如有圣旨,要我写信,我当然奉旨。再说,我本来是督师,祖大寿听我号令。当今我是监狱里的犯人,就算写了信,祖大寿也不会正视。”但崇祯不肯低头,不肯正式下旨命他写信,只是不竭派寺人出来催促。厥后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劝袁崇焕说:“你的忠心和大功,天下皆知。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终须以国度为重。”袁崇焕想到了“以国度为重”五字,因而禁止了本身的倔强脾气,写了一封极诚心的信,要祖大寿回兵戍守北京。
崇祯见他并不将统统援兵都调来守北京,更加忧愁重重。总之,他见清兵来攻,已吓得魂飞魄散,只盼望统统援兵的一兵一卒,都在北都城外保卫他皇上万岁一小我。他完整不明白兵戈的事理。一支军队如果派出去进犯敌军后路,所产生的感化,凡是比守在北都城外要大很多。
这类自觉标大众心机,实在是很可骇的,近代的大众心机学册本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宁弘远战,清兵猛攻,目睹城破期近,百姓就痛骂袁崇焕害人,清兵退后,便即大哭拜谢。据植物学家的调查陈述,合群的植物(如老鼠)在碰到危难时,常常会撕杀同类,或许是出于同一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