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第1页/共4页]
有一种过客是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王国维曾说,古今成大奇迹、大学问者,必颠末三种境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蕉萃。”是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而郑愁予看到的是人生的境地,平生策马奔腾在人生门路上,等蓦地回顾,想要寻觅当初路过的那些胡想,那些爱情,却只见灯火阑珊,早不见了等候的那小我。
或许,透一点长空的寥寂出去
――《情妇》
或许……而金线菊是善等候的
又或许,阿谁等候的人在等候着本身,就像席慕蓉的那棵树,在阳光下开满了花朵,等着他颠末,他却无知无觉地行过,成了小镇的过客。
郑愁予说:“上阕是那边有人等候,他却很快颠末;下阕没有人等候,他却来寻觅。这是表达一个哲学的人生境地,大家如此。”
只要一畦金线菊,和一个高高的窗口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李白也说:“夫六合者,万物之逆旅也;工夫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多少?前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有一种过客是客岁本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那边去,桃花还是笑东风。
三月临幸这小城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
二十六岁的苏东坡初任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判官,告别都城的父亲和弟弟单独上路后,路过十九岁时与弟弟苏辙去都城招考时曾逗留过的渑池县。当年他们投止在僧舍里,在僧舍的墙壁上,两人题下诗句。而现在苏东坡再来,看到当年过夜他俩的和尚已葬塔里,留的诗句也早被埋没了陈迹,因而墨客写道:“六合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着我的情妇
客来小城,巷闾沉寂
牢系着那旧城楼的倒影的,三月的绿色如流水……
苏东坡回顾了,问那“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旗号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那“英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现在安在?
算了,生命如此之速,竟速得如此之安好!
我打江南走过
――《生命》
春的事物堆缀着……
那等在季候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