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前言: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第7页/共14页]

不过,马化腾最荣幸的是,他身处在一个“大行业”和“大期间”。哈佛大学商学院传授理查德·泰德罗在描述铁路和电报的贸易意义时说:“任何能突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定的新生长,都会对贸易运作的体例产生庞大的影响。”在人类汗青上,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经济明显是一个与铁路和电报划一首要的贸易发明,它重构了信息的传播体例。而中国则在鼎新开放的20年后,搭上了互联网经济的第一班列车——如果美国事这列火车的车头,那么中国则是挂在前面的第二节车厢。我们能够说,中国事在互联网活动中受益最大的国度。

因为肇端于一个别主动小的IM(Instant Messaging,立即通信)东西,腾讯从第一天起就天然地具有了“产品”的观点,并且以为“少就是最合适的”“Don't make me think!(别让我思虑!)”“让服从存在于无形当中”,马化腾本人是“细节美学”和“痴人主义”的偏执实际者,这在中国乃至环球互联网界都是早慧的。在PC期间,它的上风并不较着,而进入挪动互联网期间,则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公司哲学。腾讯也是工程师文明与产品经理文明融会的标本。

而腾讯在本钱市场上的计谋布局,应归功于腾讯总裁、前高盛人刘炽平。从2011年开端,腾讯一改之前的投资战略,开端用本钱手腕实现缔盟式的开放。微信的崛起让刘炽平握到了与统统巴望流量的互联网巨擘们构和的筹马,腾讯接踵入股大众点评、京东和58同城等公司,与咄咄逼人的阿里巴巴停止了一场史上最大范围的并购比赛。在双寡头式的战备较量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筑起高高的城墙,挖出宽宽的护城河,用马化腾的话说,“以停止或钳制敌手的过分逼近”。

这是2011年11月的傍晚,我与马化腾站在深圳威尼斯旅店的门口,临别离前,他教我下载微信,并用“摇一摇”的服从“互粉”。此时,腾讯与奇虎360的那场闻名的战役方才灰尘落定,而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正为争夺用户打得不成开交。马化腾奉告我,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3000多万的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因为有微信,以是,微博的战役已经结束了。”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腔调降落,不容置疑。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