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十万个为什么》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4章 不朽的书(1)[第3页/共7页]

实际上,不但是这类纸独特,制作这类纸的质料更加独特。在尼罗河两岸的池沼地里,长着一种模样非常奇特的植物,它的根茎又长又光滑,顶部还长着一个近似于毛刷的东西。这类植物就叫做纸草。在很多种说话中,“纸”这个称呼都是由这类植物的名字而来的:在德文里叫“papier”,在法文里叫“papier”,在英文里叫“paper”。当然,另有我们俄文里的“папка”,这个单词也是由纸草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当然了,黏土板并不能像我们明天所浏览的书那样被装订起来。以是,每一块黏土板都会被编排上号码,并且还要标记好书名。

但是,这个别例也一样是不成取的,因为你到那里去找两个朋友志愿拿着一条长长的带子,每天在你面前站上好几个钟头呢?

几千年之前,埃及人在陵墓和神庙的墙壁上刻上了各种百般的丹青,这些丹青中所蕴涵的故事一向传播到现在。而我们也非常但愿传播好长远的故事能够全数都刻在石碑上。

亚述人先是把黏土建形成一块相称大的厚泥砖,接着,誊写员用一根三角形的小尖棒在上面画上标记。他把小棒按进泥里以后,很快就把它取了出来,如许一来,每一个笔划都显得头粗尾细了。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在用这类体例写字的时候写得缓慢,用不了多长时候,黏土板上就充满了密密麻麻的藐小均匀的楔形笔墨。

这类书是如许来浏览的:左手握住刻有雕像的阿谁小棒,右手卖力展开书卷。也就是说,在浏览的时候,两只手都要派上用处。一旦你挪开右手去揉揉眼睛,或者是抓起一支笔,那么,全部书卷就会一下子变成本来那番模样。以是,如果想从书中摘录些甚么,或者是要在上面作些注解,几近是不成能的。如果想要誊写这本书,就得由两小我来完成:一小我读,一小我写。

在法国的布卢瓦城中,有一座教堂的大门是由青铜制成的。这扇大门看起来就像是一本书。它上面刻着爱丁纳伯爵和布卢瓦市民所签订的条约。市民们承诺为伯爵的城堡制作一堵城墙,并以此来调换征收酒税的权力。那种酒早已被喝得一干二净了,而喝酒的人也早已长眠于地下,城堡四周的城墙已经坍塌得所剩无几,只要那则条约仍然在装潢着青铜大门。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