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准则 (2)[第4页/共4页]
一天,刘邦在洛阳四周瞥见很多将军围在一起发牢骚,可走近他们的时候又听不到甚么,只见将军们面有愠色,看模样对他挺有定见。刘邦就去问张良,张良照实汇报说:“将军们在议论造反的事情!”
张良鼓掌笑道:“这就好了。陛下您封雍齿为侯,那些有军功而担忧陛下会难堪他们的人,一看陛下最恨的人都分封了,统统顾虑就会不存在了。”
身为在朝者或者决策者,要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才气获得大众的支撑,晋文公的做法就考证了上面的话。
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成王。楚成王感觉重耳能够会成为国君,就以国君的礼节欢迎他,重耳对楚成王非常感激。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说:“你流落到楚国,在落魄的环境下,是我欢迎了你。如果你今后当了国君,该如何酬谢我呢?”重耳答复说:“你的国度强大,美女、宝石、丝绸这些东西你有的是,我献上这些也没法表达我的情意,雀翎、象牙又是楚国的特产,我国境内实在没有多少好东西了,我真的不晓得该如何酬谢你了。”楚成王笑着说:“话是这么说,但是酬谢的事情你也该好好考虑一下。”重耳明白,有称霸之心的楚成王不妄图财帛这些身外之物,要的是其他东西,因而他答复:“如果我能返国且当上国君,将来楚晋两国产生战役,那我必然会退避三舍,酬谢你现在对我的恩德。如果退避三舍还是不能获得你的谅解,那我只好跟你战役了。”重耳的答复尽显其诚,又遵守了保护小我和国度庄严的原则。
晋文公早就看出了楚国想称霸诸侯国的野心,以是要想当上中原的霸主,就必须先打败楚国,但是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来由。正在这个时候,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晋国搬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带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进谏说:“楚国常日老是飞扬放肆欺辱诸国,主公宅心仁厚,此时不建功立业,更待何时?”因而,晋文公带领大队人马浩浩大荡地去帮忙宋国。
楚国诸将军见晋军后撤,便也想退兵。但主将成得臣分歧意,他率军紧随晋军一起追到城濮,并且给晋文公下了战书。晋文公回道:“贵国曾有恩于我,我铭心折膺,今已兑现。倘若还步步紧逼,下回就在疆场一决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