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清水(2)[第3页/共6页]
又北迳问亭东,即魏县界也。魏县故城,应劭曰:魏武侯之别都也。城内有武侯台,王莽之魏城亭也。左与新河合,洹水枝流也。白沟又东北,迳铜马城西,盖光武征铜马所筑也,故城得其名矣。
始皇拔魏东地,置东郡。卫元君自濮阳徙野王,即此县也。汉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为河内郡,王莽以后队。县曰平野矣。魏怀州刺史治,皇都迁洛,省州,复郡。水北有华岳庙。庙侧有攒柏数百根,对郭临川,负冈荫渚,青青弥望,奇可玩也。怀州刺史<击页>邱李洪之之所经构也。庙有碑焉,是河内郡功曹山阳荀灵龟以战役四年造,天安元年立。沁水又东,朱沟枝津入焉。
三监叛,周讨平,以封康叔为卫。箕子佯狂自悲,故《琴操》有《箕子操》,迳其墟,父母之邦也,不堪悲,作麦秀歌。地居河、淇之间,后乃属晋,战国时皆属于赵。男女淫纵,有纣之馀风。土崄多寇,汉以虞诩为长,朋友以难治致吊。
又东过周县北。
淇水又东北,迳并阳城西,世谓之辟阳城,非也。即《郡国志》所谓内黄县有并阳聚者也。白沟又北,左合荡水,又东北流,迳内黄县故城南。县右对黄泽,《郡国志》曰:县有黄泽者也。《地理民风记》曰:陈留有外黄,故加内。《史记》曰:赵廉颇伐魏,取黄。即此县。
又东过武德县南,又东南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
丹水出长平北山,南流。秦坑赵众,流血丹川,由是俗名为丹水,斯为不经矣。丹水又东南流,注于丹谷,即刘越石《扶风歌》所谓丹水者也。《晋书隧道记》曰:县有太行关,丹溪为关之东谷,途自此去,不复由关矣。丹水又迳二石人北,而各在一山,角倚相望,南为河内,北曰上党,二郡以之分境。丹水又东南,历西岩下,岩下有大泉涌发,洪源巨轮,渊深不测,蘋藻冬芹,竟川含绿,虽严辰肃月,无变暄萋。丹水又南,白水注之。水出高都县故城西,所谓长平白水也。东南流历天井关。《地理志》曰:高都县有天井关。蔡邕曰:太行山上有天井,关在井北,遂因名焉。故刘歆《遂初赋》曰:驰太行之崄峻,入天井之高关。太元十五年,晋征虏将军朱序,破慕容永于太行,遣军至白水,去宗子一百六十里。白水又东,天井溪水会焉。水出天井关,北流注白水,世谓之北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