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8章 易水(1)[第1页/共6页]

易水又东流,屈迳长城西,又东流,南迳武遂县南,新城县北。《史记》曰:赵将李牧伐燕,取武遂、方城是也。俗又谓是水为武遂津。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史记·赵世家》云:孝成王十九年,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与燕,燕以葛城、武阳与赵,即此也。亦曰汾水门,又谓之梁门矣。易水东分为梁门陂。

滱水

易水又东届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与樊石山川合。水源西出广昌县之樊石山,东流迳覆釜山下,东流注于易水。

其水南流,注于檀水,故俗有并沟之称焉。其水又东南流,历故安县北,而南注濡水。又东南流,于容城县西北,大利亭东南,合易水而注巨马水也。故《地理志》曰:故安县阎乡,易水所出,至范阳入濡水。阚骃亦言是矣;又曰:濡水合渠。许慎曰:濡水入涞。涞、渠二号,即巨马之异名。然二易俱出一乡,同入濡水。北易至涿郡范阳县会北濡,又并乱流入涞,是则易水与诸水,互摄通称,东迳容城县故城北,浑涛东注,至勃海平舒县与易水合。阚骃曰:涿郡西界代之易水,而是水出代郡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岫壑冲深,含烟罩雾。耆旧言燕昭王求仙处。范晔《后汉书》云:中山简王焉之窆也,厚其葬,采涿郡山石以树坟茔。陵隧碑兽,并出此山,谓之石虎山。山有所遗二石虎,先人因以名罡。罡之东麓,即根源所导也。

又东过安次县南。

滱水西流,又南转东屈,迳北海王详之石碣南,《御射碑》石柱北,而南流也。

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容城县南。

易水又东,左与子庄溪水合。水北出子庄关,南流迳五公城西,屈迳其城南。

易水又东迳容城县故城南。汉高帝八年,封赵将夜,于深泽,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唯徐卢于容城,皆为侯国,王莽改名深泽。

濡水旧枝分南,入城东大陂,陂方四里,今无水。陂内有泉,渊而不流,际池北侧,俗谓圣女泉。濡水又东,得白杨水口,水出遒县西山白杨岭下,东南流入濡水,时人谓之虎眼泉也。濡水东合檀山川,水出遒县西北,檀山西南。南流与石泉水会。水出石泉固东南隅,水广二十许步,深三丈。固在众山以内,平地当中,四周绝涧阻水,八丈有馀,石高五丈,石上赤土又高一匹,壁立直上,广四十五步。水之不周者,路不容轨,仅通人马,谓之石泉固。固上宿有白杨寺,是白杨山神也。寺侧林木交荫,丛柯隐景。沙门释法澄建刹于其上,更加思玄之胜处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