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8章 易水(1)[第4页/共6页]

易水又东迳樊舆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条为侯国,王莽改名握符矣。《地理民风记》曰:北新城县东二十里,有樊舆亭,故县也。

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

易水又东流,屈迳长城西,又东流,南迳武遂县南,新城县北。《史记》曰:赵将李牧伐燕,取武遂、方城是也。俗又谓是水为武遂津。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史记·赵世家》云:孝成王十九年,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与燕,燕以葛城、武阳与赵,即此也。亦曰汾水门,又谓之梁门矣。易水东分为梁门陂。

又东过泉州县南,东入于海。

《经》所谓阎乡西山,其水东流,有毖水南会,浑波同注,俗谓之为雹河。司马彪《郡国志》曰:雹水出故安县。世祖令耿况击故安西山贼吴耐蠡,符雹上十馀营,皆破之,便是水者也。

易水又东迳武阳城南。盖易自宽中历武夫关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左得濡水枝津故渎。武阳大城东南小城,即故安县之故城也。

易水又右会女思谷水。水出西南女思涧,东北流注于易,谓之三会口。

易水迳县南,鄚县故城北,东至文安县,与虖池合。《史记》苏秦曰,燕长城以北,易水以南,正谓此水也。是以班固、阚骃之徒,咸以斯水谓之南易。

又东左会一水。水出中山城北,郎山阜下,亦谓之唐水也。然于城非西北,俗别名之为雹水,又兼二名焉。西南流入滱,并所未详,盖传疑耳。

滱水又东,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滱水兼纳恒川之通称焉,即《禹贡》所谓恒卫既从也。

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迳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分歧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故居,世觉得五大夫城,即此。潘岳《赞》云:五王在中,庞葛持续者也。

东南过广昌县南。

又东,左合悬水,水出山原岫盘谷,轻湍濬下,分石飞悬,水一匹有馀,直灌山际,白波奋流,自成潭渚。其水东南流,扬湍注于滱。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