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漯水(3)[第3页/共4页]
漯水又东,迳广阳县故城北。谢承《后汉书》曰:世祖与铫期出蓟,至广阳,欲南行,即此城也。谓之小广阳。漯水又东北,迳蓟县故城南。《魏地盘记》曰:蓟城南七里有清泉河,而不迳其北,盖《经》误证矣。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邱,因邱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邱矣。武王封召公之故国也。秦始皇二十一年灭燕,觉得广阳郡。汉高帝以封卢绾为燕王,改名燕国。
又东过涿鹿县北。
又东南出山。
过广阳蓟县北。
又东至渔阳雍奴县西入笥沟。
亦云,涿水枝分入匈奴者,谓之涿邪水。地理潜显,难以究昭,非所知也。漯水又东南,左会清夷水,亦谓之沧河也。水出长亭南,西迳北城村故城北,又西北,平乡川水注之。水出平乡亭西,西北流注清夷水。清夷水又西北,迳阴莫亭,在居庸县南十里。清夷水又西会牧牛山川。《魏地盘记》曰:沮阳城东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九十地府,即沧河之上源也。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天子庙。耆旧云,山下本有百泉竞发,有一神牛驳身,自山而降,下饮泉竭,故山得其名。今山下导九十地府,积以成川,西南流,谷水与宝塔沟水注之。水出夷舆县故城西南,王莽觉得朔调亭也。其水俱西南流,注于沧水。又西南,右合地裂沟,陈腐云,当年地裂,分此界间成沟壑。有小水,俗谓之分界水,南流入沧河,又西迳居庸县故城南,魏上谷郡治。昔刘虞攻公孙瓒不克,北保此城,为瓒所擒。
阚骃曰:涿鹿东北至上谷城六十里。《魏地盘记》曰:城北有清夷水西流也。其水又屈迳其城西南流,注於漯水。漯水南至马陉山,谓之落马河。
王莽改曰广公,县曰代成。城有万载宫、光亮殿,东掖门下,旧慕容俊立铜马像处。昔慕容廆有骏马,赭白,有奇相逸力。至俊光寿元年,齿四十九矣,而骏逸不亏,俊奇之,比鲍氏骢,命铸铜以图其像,亲为铭赞,镌颂其旁,像成而马死矣。大城东门内道左,有魏征北将军建城乡景侯刘靖碑。晋司隶校尉王密表靖功加于民,宜在祀典,以元康四年玄月二旬日刊石建碑,扬于后叶矣。漯水又东,与洗马沟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