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4章 漯馀水(1)[第4页/共6页]

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便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台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古关之候台矣。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其水历山南,迳军都县界,又谓之军都关。《续汉书》曰:尚书卢植隐上谷军都山,是也。其水南流出关,谓之下口,水流暗藏十许里也。

又北屈,东南至狐奴县,西南,入于沽河。

沽河

漯水入焉,俗谓之合口也。又东,鲍邱水于县西北而东出焉,

又东南至雍奴县西,为笥沟。

又南过潞县西。

鲍邱水自雍奴县故城西北,旧分笥沟水东出。今笥沟水断,众川东注,混成一渎,东迳其县北。又东与泃河合,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迳平谷县,屈西南流,独乐水入焉。水出北抱犊固,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后汉建武元年,光武遣十二将,追大枪、五幡,及平谷,大破之因而县也。其水南流入于泃,泃水又左合盘山川,水出山上,其山峻险,人迹罕交。去山三十许里,望山下水,可高二十馀里,素湍皓然,颓波历溪,沿流而下,自西北转注于泃水。泃水又东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南,与洳河会。水出北山,山在傂奚县故城东南。东南流迳博陆故城北,又屈迳其城东,世谓之平陆城,非也。汉武帝玺书封大司马霍光为侯国。文颖曰:广博陆平,取其嘉名而无其县。食邑北海、河东。

鲍邱水又东,庚水注之。水出右北平徐无县北塞中,而南流,历徐无山,得黑牛谷水,又得沙谷水,并西出山,东流注庚水。昔田子春出亡居之,众至五千家。

沽河又东南迳泉州县故城东,王莽之泉调也。沽水又东南合清河也,今无水。

水出伏凌山,山高大,岩鄣寒深,阴崖积雪,凝水夏结,事同《离骚》峨峨之咏,故世人因以名山也。其水西南流注之,是水有桑谷之名,盖沿出桑溪故也。又西南迳犷平城东南,而右注鲍邱水。鲍邱水又东南,迳渔阳县故城东,渔阳郡治也。

南过渔阳狐奴县北,西南与漯馀水合为潞河。

水出县北广长堑南,太和中,掘此以防北狄。其水南流迳滑盐县故城东,王莽改名匡德也。汉明帝改曰盐田。右承治,世谓之斛临城,西北去御夷镇二百里,南注鲍邱水。又南迳虒奚县故城东,王莽更之曰敦德也。鲍邱水又西南,迳犷平县故城东,王莽之所谓平犷也。又南合三城水,水出臼里山,西迳三城,谓之三城水,又迳香陉山,山上悉生槁本香,油滑名焉。又西迳石窟南。窟内宽广,行者依焉。窟内有水,渊而不流,栖薄者取给焉。又西北迳伏凌山南,与石门水合。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