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40章 谷水(1)[第6页/共6页]

谷水又东,波水注之。《山海经》曰:瞻诸山西三十里曰娄涿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波水出于其阴。世谓之百答水。北流注于谷,此中多茈石、文石。谷水又东,少水注之。《山海经》曰:廆山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少水出于其阴,控引众溪,积以成川。东流注于谷。世谓之慈涧也。

旧渎又东,晋惠帝造石梁于水上。按桥西门之南颊文称:晋元康二年十一月二旬日,改治石巷水门,除竖枋,更加函枋,立作覆枋屋,前后辟级续石障,使南北入岸,筑治涑处,破石觉得杀矣。到三年三月十五日毕讫,并纪列门广长深浅于摆布,巷东西长七尺,南北龙尾广十二丈,巷渎口高三丈,谓之睾门桥。潘岳《西征赋》曰:秣马皋门,即此处也。

又东历大夏门下,故夏门也。陆机《与弟书》云:门有三层楼,高百尺,魏明帝造。门内东侧际城,有魏明帝所起景阳山,馀基尚存。孙盛《魏春秋》曰:景初元年,明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于太行谷城之山,取白石英及紫石英及五色文石,起景阳山于芳林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此中。于时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以下,莫不展力。山之东,旧有九江。陆机《洛阳记》曰:九江直作圆水,水中作圆坛三破之,夹水得相迳通。《东京赋》曰: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崖。今也山则瑰阜独立,江无复仿佛矣。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