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47章 渭水下(2)[第1页/共5页]

高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馀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基,阙不假筑,高出长安城。北有玄武阙,即北阙也。东有苍龙阙,阙内有阊阖、止车诸门。未央殿东有宣室、玉堂、麒麟、含章、白虎、凤皇、朱雀、鹓鸾、昭阳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未央宫北即桂宫也,周十馀里,内有明光殿、喽啰台、柏梁台,旧乘复道,用相迳通。故张衡《西京赋》曰:钩陈以外,阁道穹窿属长乐与明光,迳北通于桂宫。故渠出二宫之间,谓之明渠也。又东历武库北。旧樗里子葬于此,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异母弟也,风趣多智,秦人号曰智囊,居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云:我百岁后,是有天子之宫夹我墓。疾以昭王七年卒,葬于渭南章台东。

故渠之南有窦氏泉,北有盘桓庙。又东迳汉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冢南,又东迳成帝延陵南,陵之东北五里,即平帝康陵坂也。故渠又东,迳渭陵南。元帝永光四年,以渭城寿陵亭原上为初陵,诏不立县邑。又东迳哀帝义陵南。又东迳惠帝安陵南,陵北有安陵县故城,《地理志》曰:惠帝置,王莽之嘉平也。渠侧有杜邮亭。又东,迳渭城北。《地理志》曰:县有兰池宫。秦始皇微行,逢盗于兰池,今不知地点也。又东迳长陵南,亦曰长山也。《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平原,广数百里。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民风通》曰:陵者,天生天然者也,今王公坟垅称陵。《春秋左传》曰:南陵,夏后皋之墓也。《春秋说题词》曰:丘者墓也;冢者,种也,种墓也。罗倚于山,分卑尊之名者也。故渠又东迳汉丞相周勃冢南,冢北有弱夫冢,故渠东南谓之周氏曲。又东南迳汉景帝阳陵南,又东南注于渭,今无水。

渭水又迳平阿侯王谭墓北,冢次有碑。左则泾水注之。渭水又东,迳鄣县西,盖陇西郡之鄣徙也。渭水又东,得白渠枝口,又东与五丈渠合,水出云阳县石门山,谓之净水。东南流,迳黄嵚山西,又南入礻殳祤县,历原南出,谓之净水口。

荣至,中尉郅都孔殷责王,王幼年,恐而他杀。葬因而川。有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矜之。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在长安东南三十里。故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顾望长安。汉文帝尝欲从霸陵上,西驰下峻坂。袁盎揽辔于此处。上曰:将军怯也?盎曰:臣闻令媛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贤人不乘危。今驰不测,如马惊车败,柰高庙何?上乃止。霸水又北,长水注之。水出杜县白鹿原,其水西北流谓之荆溪。溪水又西北,左合狗枷川水,水有二源。西川上承磈山之斫槃谷,次东有苦谷,二水合而东北流,迳风凉原西。《开山图》曰,丽山之西,川中有阜,名曰风凉原,在磈山之阴,雍州之福地。便是原也。其水傍溪北注,原上有汉武帝祠。其水右合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次东有孟谷,次东有大谷,次东有雀谷,次东有土门谷,五水合而西北历风凉原东,又北与西川会,原为二水之会,乱流北迳宣帝许后陵东北,去杜陵十里。斯川因而有狗枷之名。川东亦曰白鹿原也。上有狗枷堡,《三秦记》曰:丽山西有白鹿原,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下,有贼则狗吠之,一堡无患,故川得厥目焉。川水北迳杜陵东,元帝初元元年,葬宣帝杜陵,北去长安五十里。陵之西北有杜县故城。秦武公十一年县之。汉宣帝元康元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改名杜县为杜陵。王莽之饶安也。其水又北注荆溪,荆溪水又北入霸县,又有温泉入焉。水发自原下,入荆溪水,乱流注于霸,俗谓之浐水,非也。《史记·封禅书》,文帝出长门《注》云,在霸陵县。有故亭,即《郡国志》所谓长门亭也。《史记》云:霸、浐、长水也,虽不在祠典,以近咸阳秦、汉、都,泾、渭、长水,尽得比大川之礼。昔文帝居霸陵,北临厕,指新丰路示慎夫人曰:此走邯郸道也。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