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47章 渭水下(2)[第3页/共5页]

今其处积土犹高,世谓之增墀,又亦谓之增阜,俗亦谓之成帝初陵处,所未详也。

陵之西如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三成,世谓之英陵。夫人兄延年知音,尤善歌舞,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打动。常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才子,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才子难再得!

霸水又北,入于渭水。

水出蓝田县南蓝田谷。所谓多玉者也。西北有铜谷水,次东有辋谷水,二水合而西注,又西流入泥水。泥水出蓝田山之东谷,俗谓之刘谷,西北与石门谷水合。

故渠之南有窦氏泉,北有盘桓庙。又东迳汉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冢南,又东迳成帝延陵南,陵之东北五里,即平帝康陵坂也。故渠又东,迳渭陵南。元帝永光四年,以渭城寿陵亭原上为初陵,诏不立县邑。又东迳哀帝义陵南。又东迳惠帝安陵南,陵北有安陵县故城,《地理志》曰:惠帝置,王莽之嘉平也。渠侧有杜邮亭。又东,迳渭城北。《地理志》曰:县有兰池宫。秦始皇微行,逢盗于兰池,今不知地点也。又东迳长陵南,亦曰长山也。《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平原,广数百里。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民风通》曰:陵者,天生天然者也,今王公坟垅称陵。《春秋左传》曰:南陵,夏后皋之墓也。《春秋说题词》曰:丘者墓也;冢者,种也,种墓也。罗倚于山,分卑尊之名者也。故渠又东迳汉丞相周勃冢南,冢北有弱夫冢,故渠东南谓之周氏曲。又东南迳汉景帝阳陵南,又东南注于渭,今无水。

霸水又北迳枳道,在长安县东十三里。王莽九庙在其南。汉世有白鹙群飞自东京都过于枳道,吕后祓除于霸上,还见仓狗戟胁于斯道也。水上有桥,谓之霸桥,地皇三年,霸桥木灾,自东起,卒数千以水汛沃救不灭,晨燌夕尽。王莽恶之,下书曰:甲午火桥,乙未,立春之日也。予以神明圣祖黄虞遗统受命,至于地皇四年为十五年,正以三年关冬,绝灭霸驳之桥,欲以兴成新室,同一长存之道。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