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渭水下(3)[第2页/共6页]
渭水又东得西阳水,又东得东阳水,并南出广乡原北垂,俱北入渭。
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怀德县故城也,世谓之高阳城,非也。《地理志》曰:《禹贡》北条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即夏后铸九鼎处也。王莽更县曰德驩。
武帝悔,求得其子度世,令追其父。度世登华山,见父与数人博于石上,敕度世令还。山层云秀,故能怀灵抱异耳。山上有二泉,东西分流,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洒,挂溜腾虚,直泻山下。有汉文帝三庙,庙有石阙数碑。一碑是建安中立,汉镇远将军段煨更修祠堂。碑文,汉给事黄门侍郎张昶造,昶自书之,魏文帝又刊其碑阴二十馀字,二书有重名於海内,又刊侍中、司录校尉钟繇,宏农太守毌丘俭姓名,广六行,郁然修平。是太康八年,宏农太守河东卫叔始为华阴令,河东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坛庙,夹道树柏,迄于山阴,事见永兴元韶华百石所造碑。渭水又东,沙渠水注之。水出南山,北流,西北入长城。城自华山,北达于河。《华狱铭》曰:秦、晋争其祠,立城建其左者也。郭著《述征记》,指证魏之立长城,长城在后,不得在斯,斯为非矣。渠水又北注于渭。渭水又东,迳定城北。《西征记》曰:城因原立。《述征记》曰:定城去潼关三十里,夹道各一城。渭水又东,泥泉水注之。水出南山灵谷,而北流注于渭水也。东入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