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河水四(1)[第4页/共6页]
其水西流注于河。河水又南为采桑津。《春秋·僖公八年》:晋里克败狄于采桑,是也。赤水出西北罢谷,东流谓之赤石川,东入于河。河水又南合蒲水,西则两源并发,俱导一山,出西河阴山县,王莽之山宁也。阴山东麓南水,东北与长松水合,水出西丹阳山东,东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东北与北溪会,同为一川,东北注河。河水又南,丹水西南出丹阳山。东北迳冶官东,俗谓之丹阳城,城之摆布犹有遗铜矣。其水东北会白水口,水出丹山东而西北注之。丹水又东北入河。
河水又南,黑水西出丹山东,而东北入于河。河水又南至崿谷,傍谷东北穷涧,水源所导也。西南流注于河。河水又南,洛水自猎山枝分东派,东南注于河。昔魏文侯筑馆洛阴,指谓是水也。
又东过河北县南。
前人壅其流觉得陂水,种稻,东西二百步,南北一百余步,与郃阳瀵水夹河。河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潜相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水西南流历蒲坂西,西流注于河。河水又南迳陶城西。舜陶河边。皇甫士安觉得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或耕或陶,地点则可,何必然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孟津有陶河之称,盖今后始之。南对蒲津关。汲冢《竹书编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薄坂关。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象齿焉。
皮氏县,王莽之延平也。故城在龙门东南,不得延迳皮氏,方届龙门也。
《地理志》曰:县故蒲也。王莽改名蒲城。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有长坂,故加坂也。孟康曰:晋文公以赂秦,秦人还蒲于魏,魏人喜曰:蒲反矣,故曰蒲反也。薛瓒注《汉书》曰:《秦世家》以垣为蒲反,但是本非蒲也。皇甫谧曰: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阳,及潘者也。今城中有舜庙。魏秦州刺史治,太和迁都,罢州,置河东郡。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道,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明净若滫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佗同。蘭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好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加籍徵之隽句,中书之英谈。郡南有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西迳历山下,上有舜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