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河水四(2)[第3页/共4页]
又东过陕县北。
汉武帝尝微行此亭,见馈亭长妻。故潘岳《西征赋》曰:长傲客于柏谷,妻睹貌而献餐,谓此亭也。谷水又北流入于河。河水又东,右合门水,门水即洛水之枝流者也。洛水自上洛县东北,于拒阳城之西北,分为二水,枝渠东北出为门水也。
汉武帝元鼎三年,徙关于新安县,以故关为弘农县,弘农郡治。王莽改名右队。
刘桓公为郡,虎相随渡河,光武闻而善之。其水侧城北流,而注于河。河水于此,有浢津之名。说者咸云:汉武微行柏谷,遇辱宝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既返玉阶,厚尝赉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是也。故潘岳《西征赋》云:酬匹妇其已泰,胡厥夫之谬官?袁豹之徒,并觉得然。余案河之南畔,夹侧水濆有津,谓之浢津。河北县有浢水、浢泽,其水南入于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不从门始,盖事类名同,故作者是之。《竹书·穆天子传》曰:天子自窴軨,乃次于浢水之阳。丁亥,入于南郑。考其沿历所踵,路直斯津,以是推之,知非因门矣。俗或谓之偃乡涧水也。河水又东,左合一水,其水二源疏引,俱导薄山,南流会成一川。其二水以内,世谓之闲原,言虞、芮所争之田,所未详矣。又南注于河。河之右,曹水注之。水出南山,北迳曹阳亭西。陈涉遣周章入秦,少府章邯斩之于此。魏氏觉得好阳。《晋书隧道记》曰:亭在弘农县东十三里。其水西北流入于河。河水又东,菑水注之,水出常烝之山。西北迳曲沃城南,又屈迳其城西,西北入河。诸注述者,咸言曲沃在北,此非也。魏司徒崔浩觉得曲沃,地名也。余案《春秋·文公十三年》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处此以备秦。时以曲沃之官